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本文所提及的国内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仅指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联考(一般在当年12月或来年1月举行),毕业时能够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两项证书的所谓“双证”硕士课程。
符合以上前提的这类MBA,是被纳入国家教育部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体系的,换言之——你从入学考试到毕业论文答辩,都是全部正规的流程,毕业后获得的学位证,能在“学位网”上查到,毕业证能在“学信网”上查到——你是一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硕士研究生。
那么毕业时只获得单证的在职研究生呢?
此类同学入学时,并未参加研究生全国联考,一般10月份考试,这走的是宽进严出的路子,后期一旦个人时间不充裕,不能很用心的做一篇论文(而且很多还要求发表),就很容易读不下来。毕业时,如果能通过论文答辩(这个通过的比例并不高)和其他一系列要求,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但是无毕业证。另外要指出的是,这类单证在职研究生,目前很可能是最后一届了。因为教育部2016年9月份发的通知,明确表态要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于在职单证的研究生应该是不鼓励继续办的态度了。
所以,在当下,如果你想攻读MBA课程的同时,获得国家教育体系内承认的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那么下文提及的“预录取制度”和参加研究生1月份MBA联考的Tips,就很值得一看啦!
眼下,大部分排名较为靠前的提供MBA学历双证教育的名校,大多采取预录取制度。
即申请者先根据不同学校要求,分别撰写申请材料。学校根据申请材料的质量、及当年mba录取的指标,选择出可以参加面试的人员。候选人参加面试后,学校根据面试成绩,给一批面试表现优秀的人员预录取名额。拿到预录取名额后,候选人参加每年1月或12月的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MBA联考科目),分数只要过了国家线,就能够自动拿到mba录取的正式名额。
还有少部分名额会留给之前没有提前批面试,直接参加mba联考的同学。但是这部分名额相对较少,也就意味着:你必须在mba联考中考出较高的分数(远高于国家线),同时在mba联考后继续准备面试,面试的成绩也很出众,才能拿到正式录取名额。
双向比较就会发现,较稳妥的方式当然是先参加提前批面试,拿到至少1个以上学校的预录取名额,然后在mba联考前选择好你要读的院校报名,这样mba联考笔试时的压力减少很多。
毕竟国家线对于能顺利考上一本的高考统招生而言,是非常好过的(统共300分总分,一般总分分数线最高也就是165,都不到180的及格线)。
第一步:准备申请材料。
因此,有意向申请名校MBA的小伙伴,一定要在每年的6月份至9月份,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官方网站上MBA中心或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
此事宜早不宜晚,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牛校的提交材料时间普遍靠前;
印象中清华北大较早,人大对外经贸和央财靠后些。
先拿出120%的决心和执行力好好准备清北的材料和面试,毕竟最好的院校竞争最为激烈。如果和清北失之交臂了,那么准备好的功夫套用到第二批次的学校,基本也够用了。
正所谓,能申牛校申牛校,申不到牛校也练练兵。牛校的材料及面试经验也可不断的演练经验。
2.申请材料需要推荐信,给出充足的时间联系推荐人是很有必要的。
顺便说下推荐信:经常有人询问我,推荐人是否要多么多么牛掰和知名?
从我个人有限的经验来看,我作为猎头和HR,最注重的还是所在单位领导和客户(如果你是乙方)的评价。所以我的三份推荐信,分别来自之前的老板(top2名校校友)和目前单位的老板,以及一位同为top2名校毕业的金融行业前辈(TA在我的推荐下进入某家金融控股企业担任高管,这个案子持续了将近1年的时间,中间和前辈多次沟通,比较认可彼此的为人和风格),涵盖了单位领导和客户方。
当然了,你若能拿到行业大拿的推荐信也是很不错的,但是相信招生办老师看了这么多年申请材料,对于哪些是纯靠关系写写,哪些推荐人多少有些真情实感,还是能大致有个感觉的。
而且,提前准备,可以给到推荐人充分的时间来撰写推荐信。很多人为了图方便,自己代笔帮推荐人写好,最后让推荐人帮忙发一下。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建议还是尝试让推荐人自己写写,或者至少口述下对你个人欣赏的方面,你自己再来提炼发挥。毕竟自我评价容易陷在几个局限的维度里,而不同人对你的评价综合过后,会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形象。
我自己颇有感触的,是在离职5年之后,邀请自己第一份工作的上级撰写推荐信时,他对推荐信中某个问题的回答:
“请提供申请人的表现、潜力和个人素质等补充信息,以便于我校MBA招生委员会对申请人有进一步的了解。”
答:在本人与申请人共事于***公司期间,虽然申请人仅仅担任初级岗位,但已经表现出一名团队领导人所要求的良好潜质:
(1)突出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善于在客户及上级之间化解不同立场及目标的冲突;
(2)良好的逻辑思维及文字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同级别同事中的平均水平;
(3)充沛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快速积累和扩展相关的专业技能。
因此,在申请人对贵院MBA学位的申请中,本人相信申请人是非常合适而优秀的人选,并愿意给出郑重的推荐。
这不仅仅是推荐信上的一个常规问答,更让我有机会来思考自己职业生涯中,能够安身立命的特点和优势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他人记住我、需要我、信任我的特质到底是什么?MBA是一个号称要培养领导者或者说至少是管理者的课程体系——仅仅证明自己的GPA够高、英文够好、专业能力够强,并不代表着你必然适合MBA课程,必然适合往领导和管理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2-3封推荐信,最好来自你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英文所谓stakeholder)。老板、客户、其他合作方(你工作中的甲方、乙方……)等天然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度量衡,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你的“投影”自然也就不同。如果你工作一直只需要对你的上级负责,那么也可挑选不同时期的领导,用不同时期你不同能力的提升,来展现你从初入职场到久经沙场的成长历程。
对于申请材料的撰写,个人经验如下:
1.MBA材料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你提供一张个人照片。国人重视面相,年轻的时候也觉得颇不公平或者说迷信。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到经济学谓之“漂亮贴水”(Beauty Premium)不无道理,颜值也是一种生产力颇高的资源啊。再者说,照片并非只看你是否美丽英俊,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因此,个人照片需要重视起来——兼具专业形象与亲和力的个人照还是挺加分的。职业照不同于身份证证件照,不像后者那样严肃,稍稍微笑下给人的感觉很不错,立马有了亲切感。此外是黑色正装还是略带色彩商务装?女生的妆容到什么分寸最自然又不失精致?完全正面照还是稍微倾斜一点角度?这些都值得再拿一个题目细细讨论下。
2.简历方面,真实、重点突出即可。有些申请者担心自己在原单位的级别不够高,有时候会在岗位名称和工作职责里做做文章。我,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保守主义者,给出的建议永远是:善于总结提炼,但请坚持真实的原则。除了少数演技极高明的“伪装者”,大家自己几斤几两,除了在简历上,更会在你的举手投足和言谈举止中自然流露。本来来申请MBA学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潜质——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就得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相反,一旦履历中有严重包装的成分,面试时候对方稍微抛出几个压力问题,申请者就很容易心虚急躁,要么败下阵来,要么急于证明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啊。
3.撰写申请材料的过程,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参加MBA学习的过程。除了简历,申请材料中不论问题表面是什么,究其根本就是想了解清楚:
a.和其他申请者相比,你的特质和优势是什么?而且这些优势是否能在合适的时候转化为管理者的能力?
b.为什么你不读金融硕士不读会计硕士不读法硕,要来读MBA呢?你是人云亦云呢?还是真的有强烈且合理的自我驱动力呢?
c.好吧,你通过前两个问题的回答,证明了你很优秀,而且读完MBA,能帮你实现一个合理的目标——那么最后,你又能给你的同学和学校带来什么呢?
当然了,以上问题是我这个旁观者的想法,没准会被招生委员会嘲笑。这也无妨,开个公众号本来就是大家唠嗑各抒己见。
从我个人的主观偏见来看,如果是在申请材料中发现以下几种倾向,可能会比较审慎——
a.通篇大话套话,换个名字就可以原封不动的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这明显是没认真琢磨就想套路一下嘛)。
b.反复论证个人奋斗多么艰苦不易,求学求职之路多么命途多舛,极具煽情能力(你苦是你的事,不代表你就是小公举大家就要让着你)。
c.对MBA期望值过高,有通过MBA鲤鱼跳龙门或者飞黄腾达的过于美好的愿景。特别是从基本不太相关的行业通过MBA转型金融(可以说,在全球当前不那么乐观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可能性不说聊胜于无,至少也是屡降新低。MBA不是一座桥,收个十万二十万的过路费,大家就都可以通过它从实业走向金融。MBA更像是一叶扁舟,只渡有缘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