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备考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也是一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的经历,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回激情燃烧的感觉。
离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有3个月了,你准备好最后的冲刺了吗?
为了在浙大管院看见你,一起做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小编特意为你准备了2017级浙大管院MBA深圳创客班考生艾祯祯的超详细备考经验!
从底子薄弱,到取得理想成绩,看这位MBA备考“老司机”教你如何不负青春,不负过往。
2017级浙大管院MBA深圳创客班考生:艾祯祯
提前面试:A
联考成绩:209
回想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这段漫长的备考经历,过程虽然辛苦,难免迷茫、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取得了自己期望的成绩。想要感谢的人特别多,每每提及,都会眼泛泪光。很多时候,是因为感动而继续坚持,谢谢一路上的鼓励和陪伴。
说起备考的经验总结,不得不先提下自己在入学时薄弱的专业课水平,给大家做个参考。2015年9月的某一天,我用一天时间完成了2015年的真题自测。综合83分,英语70分,总分预估153分。我是英语专业毕业,但工作中一直没有用到,专业课忘得差不多了。数学只有15分,不是不会,而是完完全全忘记,不得不重头学起。中文写作部分,虽然因工作需要,经常撰写报告,但是从行文风格上,与考试要求相差甚远,思维的转换过程需要自己克服。逻辑一直处于“懵+蒙”的状态,用老师的话说就是用中文的“阅读理解”在做题。这就是当时的我。
因为底子太薄,很长一段时间里压力都特别大,失眠、焦虑、间歇性情绪低落经常伴随着我。从优势上说,理解和知识掌握能力强、心理素质好、计划和执行力强。希望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可以给大家一些希望,我始终相信基础并不是最重要的,坚定的信念、对自己的清晰认知以及正确的策略选择是可以支撑目标实现的,我的经历也证明了这点。
大家的时间非常宝贵,我想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备考中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 对MBA备考的全局认识
在我看来,备考的内容涉及到备考目的的确定、考试规则了解、自我认知、院校选择、备考机构选择、计划制定、计划执行这几个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上几个步骤并非先后顺序,可以同步进行,大大缩短占用的时间,将精力尽早投入到知识点复习与练习巩固中。而对MBA考试的全局认识就是重中之重,全盘了解之后,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总体复习计划。
二、 关于计划制定
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编制计划的习惯,计划先行,用计划指导每一步行动。一个项目从实施到最终完成,70%-80%取决于计划的制定是否科学周密。计划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分配,更是将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提前预演,制定应对方案。我从一开始就把备考界定为周期为15个月的项目来进行管理筹划。既然项目启动了,实现目标是我们的宗旨,制定计划、策略,全力推动目标达成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划分备考周期。
我将备考周期划分为知识学习期(2016年1月到2016年4月)、提面准备期(2016年5月到2016年7月初)、强化期(2016年7月到2016年10月)、冲刺期(2016年10月到2016年12月)。
其次,了解对“通过联考”这个最终目标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过往学习经验的总结,我将影响到最终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提炼、形成公式:联考初试成绩=投入时长×知识吸收率×知识转化率×其他可控因素×运气(不可控因素)
投入时长包括两个部分,每天保底的学习时间和在整个联考过程中,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长学习,持续加深对知识的熟悉度。
知识吸收率是指从老师的课堂讲授、笔记整理、独立做题到个人的解题思路与老师讲授的方法进行核对、勘误、思路纠正的过程。这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环节,基础越牢固,强化与冲刺期成绩提升的幅度与可能性也越大。这个周期讲究细致、中慢速、务必逐步理解透彻。
知识转化率是指经过课堂知识点和例题讲授后,遇到知识点糅合的陌生题目时,知识点识别、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运用的综合,在不超过规定的解题时间里,尽可能快速、准确做对题目。
其他可控因素包括心理状态调节、身体状况调节、作息时间、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备考行程安排等。
不可控因素包括天气、考场安排、其他突发事件等。
第三,测算时间。
记录下听完视频课、记录笔记、知识点从学习到基本掌握会做题等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平均时长,作为制定月、周复习计划的时间参考。
以上内容基于个人的理解与基本情况,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三、 关于计划执行
经营管理领域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定期检视,及时纠正偏差,注重细节的执行到位,对计划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备考也如此。
备考的四个阶段各有侧重点。
(一) 知识学习期(2016年1月到2016年4月)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课后重听视频课内容,做好笔记,温习笔记,用自己的理解独立做一遍课堂例题,找到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思路的偏差,理解每一步过程,用例题反复练习,直到可以熟练、流畅地掌握老师讲解的解题步骤与思路。
两点温馨提示:
1. 对于较为薄弱的课程,建议做“听写式笔记”,即将老师讲授的解题过程的逐句记录,课后温习,对培养正确的解题思维帮助很大。
2. 视频课只听一遍,避免忽视现场听课,养成一次听会的习惯。
(二)提面准备期(2016年5月到2016年7月初)
这个过程暂停了做题,除了每天午休时间推进视频课重听和笔记整理外,剩余时间都放在提前面试的准备上。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院校数量
提前面试是双向筛选的过程,建议大家选择2-3所院校进行资料准备。不建议选择更多院校,准备的过程非常耗时、耗精力。
2. 院校选择
个人专业背景(文科、理科)与院校优势专业是否匹配?(这里蕴含了“个人行事风格与院校的教学风格是否匹配?”的二次匹配)
个人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与院校培养方向是否匹配?
个人职业经历、资历、核心优势与院校拟培养生源是否吻合?
考虑完以上3个核心问题后,可以挑选出基本入围的院校,再根据学制、个人经济实力、院校综合实力等条件做二次筛选,请华章的老师和周边的同学给些专业意见,基本可以确定心仪的院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 资料准备
关注周校和深圳华章公众号推出的文章,会对部分院校的提面问题做深刻分析,极具借鉴价值。
资料准备中最难的部分,是从过往纷繁杂乱的经历中理出清晰的个人职业规划线索,并提炼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借助SWOT分析等工具。
这个部分的个性化特点尤为明显,最好能取得华章老师的专业指导,会事半功倍。
4. 提面模拟
请务必参加提前面试的模拟演练,消除真实面试过程中的紧张感,提前发现、完善遗漏的重要环节。
(三)强化期(2016年7月到2016年10月)
强化期的整体策略是扩大“能得分“的优势领域,尽可能缩小无法动笔的“盲区”,加大刷题强度和频率,“精细做题”。此时,在第一阶段学习的知识点会稍有遗忘,需要拿出笔记时时温习。
这个阶段又细分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主攻练习题,第二阶段主攻真题,练习题打基础,真题提升思维的综合性和解题速度。
将数学、逻辑、英语习题分成三类:
第一种是熟练掌握极少出错的,做两遍即可,不可恋战陶醉在“自己都会做”的错觉中,留足时间功课可得分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
第二种是掌握不牢固,能做出来但超过规定时间的,重点突破,反复进行演练、思考,分解并理解每一步解题思路,此时建议将笔记放在旁边,随时翻开,直到烂熟于心算通过;
第三种是怎样努力都完全不能理解的“盲区”。如果这部分的知识点占各科总分数的10%以内,建议放弃,毕竟MBA考察的是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超越分数线更多分,而不是最高分。
中文写作没有捷径,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周至少练三篇(论说文、论证有效性分析各三篇)的持续练习。如果完全没有思路,可以先抄写、背诵老师的范文和优秀段落,再结合每周三篇的练习强度,坚持一个月以上效果一定看得见。
(四)冲刺期(2016年10月到2016年12月)
此时不建议采取题海战术,要尽量减少做题的时长,保持良好、充足的休息时间,确保精神饱满。
此阶段的重点是反复琢磨真题的考点,可以采用读题、快速反应知识点的方法推进,即快速浏览题目,1分钟或者更短时间内形成清晰、完整的解题思路就跳过,看下一题,省去运算步骤(运算容易出错的同学,不能省去运算步骤,要强化精算正确率的练习)。超过1分钟没有思路的,做记号,按照以上三类题目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练习。
冲刺阶段的练习针对真题中多个知识点融合的特点加以识别与运用,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有意识地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在掌握了常规的解题思路后,借助老师们讲解的快速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复盘模考试题,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读题法与逐题静解的方法。
四、常见疑问
1. 补习班学费较高,想自己备考复习?
不建议自己备考,尤其是底子薄弱的同学。教辅机构对MBA考试整体趋势的判断、辅导效率与考点把握的精准度、复习时间与进度安排以及伙伴们的鼓励与陪伴都是个人备考无法比拟的,而这些是支撑大家坚持下去的动力。推荐报考华章,之前自己也有过对比,华章是业内的领军品牌,专业度和通过率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深圳华章的各位老师们,敬业度让人感动。非常感谢华章的老师们,成绩从153到209的飞跃,各位老师功不可没。
2. 各科复习时间划分
首先确定总分数目标,考虑到目标达成会有偏差,建议最低目标定为比前一年国家线高15-20分为宜,然后依次确定各科的分数目标。
在目标中,分值占比大、得分把握大、进步空间大的科目可以多花些时间,底子较好或怎么努力分数提高都不大的科目应适当减少投入时间。
以我为例:每天保底复习3小时,节假日8-10小时。
数学底子薄但进步空间大,目标48-51分,每天安排40%的时间;
逻辑接受能力一般,40-48分左右,每天30%的时间;
作文无基础,需重新适应,每天安排20%的时间;
英语底子在,提分快,每天安排10%的时间。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3. 关于教材选择
面对琳琅满目的教材,难免有个筛选的过程,我也不例外。在备考初期,购买了好几种复习资料。用过之后,还是华章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针对性最强,编排顺序和编写逻辑最合理。以我为例,针对薄弱的数学基础,把周校主编的《数学考点解码》认真做了两遍,逐题通过,数学成绩提高到39-42分之间,再加上2010-2016年真题过了5遍,联考数学成绩稳定在48-51分。
4. 关于备考期的心理调节
随着联考时间的逐步推进,如果是准备期为1年的同学,在开始的1-2个月可以适当安排个人休息时间,但不建议停止每日的练习。从第3个月开始就要进入密集的高强度复习了。可以提前和家人、朋友、领导做好沟通,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分担部分工作,给予更多复习时间。如果复习期不足6个月,不建议安排过多的休闲时间,毕竟辛苦备考半年,换来继续深造的机会和似锦前程,是非常值得的。
不要进行比较,每个人的基础和进度不同,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按照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每个月底检查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效果,如果偏差太大,建议调整。
备考过程中难免出现焦虑、失落等情绪波动,听音乐、做运动、适当开展自己的爱好是不错的解压方式,但需要提高效率,精简时间,毕竟对于备考来说,时间是关键。如果确实压力太大,可以暂停,深呼吸、和朋友聊天,度过情绪低落期。
在复习进度和效果超出预期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稍稍奖励下自己,为下一阶段复习提供充足的动力。
5. 关于体能调节
每天30分钟的运动可以保持精力充沛,有效延长精力高效集中的时长。在备考的过程中,只有11、12月因为加班和复习原因暂停了每天运动。
如果有完整的复习时间,比如2-3小时,建议每学习1小时休息10-15分钟,让身体有个缓冲和恢复的时间,也有助于延长体能支撑的时间。尽量避免过长时间的疲劳战,得不偿失。
不要熬夜,尽量12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帮助入眠。
6. 关于复习时间
利用早上上班前的10分钟,计算当日可以用来学习的碎片时间,再安排四门学科的复习时长。多利用碎片时间复习。每天保底复习3小时,节假日5-6小时。
7. 关于饮食调节
饮食是体能最好的补给来源。因为健身,习惯了低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八分饱,每餐40%绿叶蔬菜、豆制品,30%肉类(海鲜、河鲜、牛肉、家禽肉为宜,尽量少食用猪肉),30%主食(粗细粮搭配),这样的饮食也同样适用于备考期,对保持充沛持久的精力大有裨益。
8. 关于成绩起落
任何事物都遵循“循序渐进”、“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放大的困难吓到的。事实上,备考真的没有那么难。成绩也不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培养可以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更为重要。情绪低落的时候,和备考的伙伴们聊聊天,相互的鼓励、扶植和经验分享是非常宝贵的。非常感谢备考过程中,互相陪伴的伙伴们,在我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最好的鼓励和温暖,让我有勇气坚持下去。
备考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也是一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的经历,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回激情燃烧的感觉。最后,以在浙大备考群的一句话作结:一起备考,一起走红毯,在最美好的年华,用勤奋与拼搏,不负青春,不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