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在很多时候,人们把自己的出路定的很窄,固定在自己局限的认知中。我身边有人说考MBA是ta唯一的出路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是怎么说的
在很多时候,人们把自己的出路定的很窄,固定在自己局限的认知中。我身边有人说考MBA是ta唯一的出路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是怎么说的
从今年的申请形势来看,要申请到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社会中,商学院的的调整速度超级快。有时候不是你做得不够好,而是商学院的招生策略做出了调整。比如,哈佛第二轮中国区的面试者,几乎就没有传统咨询投行的人,大批的互联网BAT网易饿了么OFO还有做social impact等等。 这些变化都是作为申请人很难预知和应对的。
今天,和大家谈谈我这些年一直想说的一个话题:MBA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出路的问题要从当初为什么想读MBA开始。我过去见过的申请人,读书的动机大致有三类:
新的可能性
逃避事业和个人生活的瓶颈
去跟另一半团聚
有时候三种也是交织在一起的。
1. 新的可能性
所谓新的可能性,一般也都大多是指进入高大上的行业或者公司(顶级咨询、投行等),进入收入好的热门行业, 或者做一点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最终还是回到中国工作的话,坦白讲在这三个方向上给MBA和非MBA的机会没有想想中那么大的差别。投行,咨询,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再给行业里有经验有能耐的人提供机会,比如麦肯锡直接招了百度出来的产品经理做咨询顾问的。互联网行业更加是不看重学历背景,比较新兴的比如内容行业或者娱乐行业更是谁行谁上。
每年我在Workshop里看到的有1/5的学员放弃申请都是找到了post MBA的机会或者职位(比如四大的审计或者TS,有直接拿到fund of fund的offer的,直接进了某巨头的战投部的,然后第二年直接由公司出钱,老板推荐去读一个在职MBA)。两年读书的时间都足够在一个行业建功立业或者再上一两层了。见过好多没有读MBA学员在新领域站稳脚跟,然后找我来招聘MBA毕业生做下属。
和大家分享我见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人的申请的想法是这么来的:一开始没想申请,只是投了投简历,但是发现要么都是来自于同行、友商,想往高里够的机会找人投过去,都是石沉大海。问了问推荐人或者猎头,对方的反馈很多都是这个职位是招MBA的。听多了就觉得也许自己应该读个MBA,就更加qualify了。 再稍微了解了解MBA,看看MBA校友的朋友圈,就更加心生向往于是就做了要读MBA的打算。
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顺藤摸瓜了一下,并没有好好找过工作,好好追过某一个机会,直接就挑战了最难的MBA申请。 然后有意思的是,反而是为了搞申请,硬着头皮去扩展了人脉,弄清楚了自己擅长什么,掉过头来解决了换工作的问题。。。
2. 逃避事业和个人生活的瓶颈
值得我们逃的东西挺多的。
有的是要逃出不思进取或者Low逼的公司氛围;有的是要逃出恶劣的市场环境;有的是要逃出不能被promote的尴尬境地;有的是要逃离父母的控制;有的是要逃去一个对“剩男”“剩女”更加友好的环境。哪怕不能一劳永逸,就让我呼吸一下新鲜自由的空气、感受一下全新的生活和文化,再次体会校园生活,也是好的呀。
但是,如果逃不掉怎么办呢? 我们不讲大道理和鸡汤。
我在很多申请人身上看到的情况:当我们做了决定要“逃”的时候,精力都放在如何成功脱逃上头了。但是,在真正思考“为什么需要逃”,“逃”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上面投入的精力是很少的。我们常见的理由类似于说公司管理很乱,下属能力很差,很多都是我们自己没有很好的从“明星员工”往管理者转型。我们想的是我做了管理者就应该给我10个跟我一样能干的人去打胜仗!
但是,新晋管理者和新晋销售都是一样的,一般都是从最差的区域,最差的团队开始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人,就是能把“老弱病残”能组织起来干活的人。哪怕你读了MBA早晚也是要上战场的。并不是你听教授讲了几堂课,认识了几个外国同学你就突然战斗力爆表了。而是你真正的理解了这个角色,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矫情和怜惜自己了,并在这个情况下能够做好的判断,和有效的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等任何手段,把能用的人都推了上去最终做成了事情。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话说明白了一个特别朴实的道理:有能力消灾、填坑,才能拿到高额回报。这个是逃不掉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原地练习,比背着100万的贷款和更多人的期待去练,要经济实惠得多。
个人生活的瓶颈则大部分都是逼婚。
这是个巨大的话题,我们先说不能逃的点在哪里。就只说跟父母的沟通。其实大部分人做得就只有两件事儿:要么顺从、敷衍,要么反抗。 中间的沟通是很少去做的。因为我们自己可能就很少被沟通过,尊重过,但实际上尝试和父母的真正沟通往往会让这个局面有很大的改观。我亲眼看到我的同事在试图做沟通,效果是惊人的,她通过真正去理解父母说什么,并且根据父母的情况把他们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父母和自己一起有了和这个社会、时代的共振,双方建立起来了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关系。
也许,这些沟通不会改变父母仍然急切的希望你有个好归宿的心,但是你把两股对立的力量,变成了可以相互支持的力量。往大里说,也是锻炼了一份强大的领导力出来。这才是为你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积累的真正实力。
3. 跟另一半去团聚
这是一个挺残酷的事儿。读MBA确实是一条很好的海外就业的道路,从而双方可以团聚,这条路断了,其他道路的难度只会更大。见到了很多学员异地恋的分分合合,有的因为能够团聚而最终走到了一起,也有的因为遥远的美好变成了日久生厌而分开。不过,选择了异地恋本身就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艰辛的道路,因此选择异地恋的同学也早就练出来了承受力,决断力和包容力。这个本身已经是异地恋的礼物了。 跟另一半去团聚,也不应该成为MBA的最大原因。
最后,不是为了安慰大家,我真的见到好多好多没有读MBA反而发展得更好的个案!
M, 原来在投行过着光鲜和无聊的日子。申请到了MIT的MBA, 但阴差阳错的加入了当时只有7个人的Uber中国团队,就果断拒了MIT。两年的时间,成为了Uber中国的COO,后来出了书,成了中国共享经济专家和投资人。详情请看:《三个打开我人生的问题》
J和G,都是当年被一堆商学院面试,但是一所都没有录取的人。2-3年的时间已经从小投行的VP做到是商行直投部总经理,在商学院招兵买马了。
其他还有很多类似案例,不一一列举。
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市场变化和遇到风口等因素之外,我总结的共性因素是:
没有退路调动了一些人的主观能动性。同一个人,分分钟想逃走、天天抱怨怀才不遇,跟义无反顾、气势汹汹想抓住一个机会效果绝对是不同的。
申请的过程让一些人把自己要做什么,有什么条件,缺少什么给想清楚了。MBA与否就是个方式的问题。
因此,MBA=成功,这样的简单等式,跟“因为没有和他在一起,我的人生就不再幸福了”一样都是不成立的,其实这两者的关系都是复杂而动态的。我们最终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在复杂动态的社会里适应调整好自己,并能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打造和训练地更强。在这个其中,MBA并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