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区。舒适区就是我们的安全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这个区域,我们得心应手。诚然,每个人的舒适区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由“害怕失败和改变”形成的。
选择报考MBA意味着我们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关于这一点,看看她怎么说。
有的人不愿意换工作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或她不想离开自己已经熟悉了的环境,也就是舒适区。有的人不愿意冒险,喜欢安定的生活,也是不喜欢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区。舒适区就是我们的安全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这个区域,我们得心应手。诚然,每个人的舒适区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由“害怕失败和改变”形成的。
怎样更为科学地理解这种状况呢?
看到一些文章,有这样一种说法:安全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三个阶段。安全区是熟悉的,得心应手的。学习区,是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鲜。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人会感到忧虑和恐惧。要想突破个人的安全区域,必须从安全区跳到学习区,甚至再到恐慌区。
这种改变要求一个人改变习惯,逃离安全区,进入学习区和恐慌区,形成新的安全区。并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所以,成长与舒适,不可共存。
唯有踏出舒适区,直面变化,才能磨炼出“敏锐”。紧要关头,比别人更快一步。这直接关系一个人,甚至一家公司的生存能力。
年轻时,我以为人生存在于一条“直行道”上。
只要从好大学毕业,进入好公司,认真工作,就能出人头地,涨工资,孩子也会茁壮成长,然后迎来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以为世上有这样一条“直行道”,这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地相信世人普遍都会相信的观点,又有点害怕偏离这条“直行道”。
然而,我却在半路上抛弃了这条“直行道”,活到了现在。因为我想追寻自己喜欢的事度过人生。走在没有路的道路上,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能给这个世界提供一点价值,我日夜奋斗。总算是成功地走到了今天。如今我已确信,“甚至实在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实乃人之常态。
过去的我所描绘的“直行道”,只是单纯的幻想。倒不如说,没觉得未来不明才是危险的。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神经。想着“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只有这样,感性才能不断得到磨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好准备,以应对变化,当变化发生时便能迅速做出反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这种充满“野性”的生命力。反之,相信“直行道”,期待有人告知未来会怎样,不面对现实,迷迷糊糊地过日子才是最危险的。
说起来,人类就像是被抛弃了这个世界。这里不存在固定的道路。我认为,人类是自由无羁的。一切都应该由自己来决定。做什么工作,如何对待工作,在什么公司工作,要以什么为重……我想,人生就是由这些选择决定的。
当然,我时常会感到不安。
然而,这就是世界的现实。所以我们还不如去享受这个不安。我想,正是因为未来不明,所以其中才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我们则可以拿自己赌一赌这个可能性。我认为,树立这样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好事。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看到好的防霾呢,积极向上地思考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吧。当然,在未来不明,变化剧烈之中确实存在消极的一面。可是,“未来令人不安所以不去挑战”,“变化太快所以跟不上了”,又怎能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呢?倒不如想着“未来不明所以才有了各种可能性”,“变化剧烈所以才有了机会”,积极向上地生活为好。
未来不确定,所以才有无限的可能性——我认为,一个能否获得成功就取决于他是否相信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