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改革开放30年,企业家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群体之一。中国家居行业发展30多年,经历了从小作坊到大企业,这个变化背后是企业家的成长。每一个企业家,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以及行业发展脉络。

本文摘自节目《家居大商》,一窥中国家居行业30年高速发展之下,企业家朱福庆自己的故事、成长的历练、商业之路的苦与甜。


进入门窗行业,并不是一种偶然。早年朱福庆放弃了家乡的安逸生活,举家前往广东发展,带着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心态,他从事过许多工作,也经营过门窗行业,但是,商家提供的门窗产品始终达不到他心中的品质要求。


看到门窗行业的“不争气”,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朱福庆决定自行打造一个门窗品牌。2007年,朱福庆创立皇派,从此扎根在这个行业。


“在我的观念里,我就是一个工匠。”在朱福庆看来,真正要把门窗做好,一定要有工匠精神,不能走捷径。未来,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都相当重要。


他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皇派门窗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扇门窗细节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用心打造,这让皇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门窗技术难关,成就门窗行业的传奇。


经历10年的发展,朱福庆打造的皇派门窗已经成为行业里的明星,在门窗品牌的路上,他坚定不移。

PART1

开启门窗之路


2007年,朱福庆创立了皇派门窗,但创业之路并不顺畅。由于行业整体水平低下,皇派创立之初,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大量质量问题,朱福庆决然的把所有产品作废品处理,损失巨大。


朱福庆:我是2007年3月份成立皇派门窗这个品牌的,之前我做别的行业也做得不错,但是以前做的行业体量很小,而且是在内地,我总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心态,总想出去闯一闯。2005年来到广东之后,我考察了很多,一开始是做贸易,但是贸易做得不好,我一直希望能自己控制产品的质量、售后。


经过思考,我去了广州。我在2006年7月8号到广州建博会,在整个展馆走了几天,关注了很多行业,最后决定做铝合金门窗。


问:经过了哪些思考,为什么跟别的行业对比之后会选择铝门窗这个行业?


朱福庆:因为我以前学建筑,做建筑监理,对门窗有一定的好感。而且我每到一些高端楼盘,或者到朋友家里,都会去仔细的观摩他们的建筑。有一次我到国外,看到一个靠海边的房子,那个门窗做得很大,玻璃也很大,那个景色你可想而知,我在心里很喜欢这个门窗,从此对这个门窗好像有烙印一样。


只要我努力了,那它就一定是有回报,当时是这么想的,其实也经过市场调研以后,我选择进入铝合金门窗这个行业。


问: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哪些事情是您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


朱福庆:我们是2007年创办的企业,刚开始为了快速铺开市场,本来想走高端路线,但是市场的接受度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还是随市场大流,做了一些普通大众化的产品。为了快速扩张,几乎把全国的精力投入到这一块。


谁知道我们做了一年,盘点财务之后发现,虽然这一年生意挺好,却没有盈利。后来公司通过内部开会探讨、调查,发现我们之前那部分产品的定位不对,经过思考之后,第二年我们把产品全线升级。

在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对企业来说是很痛苦的。我们通过这么久的发展,在市面上的扩张,经过产品升级之后,经销商能不能接受更高档次的产品。而且,我们之前的原材料、产品,都只能当做废品处理掉,这些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问:那是如何去调整的呢?


朱福庆:之后通过我们对品牌重新梳理定位,重新筹集资金,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到全国各地参展、重新吸收新鲜血液进公司管理层,加大团队力量,通过不停的动作,我们在市面上还是站住了脚。


PART2

皇派门窗的三次腾飞


2010年,皇派门窗聘请国际巨星陈宝国代言,开始了品牌之路。2012年,皇派启动形象工程,强势登陆央视 ,2013年,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铺天盖地的广告,更是让公司正式进入飞速发展期。2016年,皇派又携手中国策划大师叶茂中展开新一轮“品牌升级”。一系列品牌大动作的背后,朱福庆有怎样的考量?


朱福庆:因为现在不是市场缺产品,是产品太多。如果企业和产品,没有品牌在前面,这个产品、这个企业就很难做得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2009年静下心来,只做专卖店,只以专卖店的形式来销售,散单我们一律不接。但是品牌推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10年我们请陈宝国代言,也是花了很多的资金。我们还是一咬牙,把他签下来。


2007年我们那样的定位,那样的市场运作,对皇派其实有很大的伤害。后来因为陈宝国代言才有好转。陈宝老师一看就是沉稳、宽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可信度相当高。因为他的代言,还有我们的市场上的一系列的品牌推广,2010年我们几乎把品牌以前受到的伤害补回来。跟着我们好几年的经销商,他们也认为公司这些路走得都是很正确。


问:2012年,皇派启动形象工程,强势登陆央视,13年皇派正式进入飞速发展期,当时您有做了哪些调整?对于您个人来说,这一系列果决发展动作的背后,最大的支撑是什么?


朱福庆:2013年,订单的增长超过预期,我们遭遇了产能及交货期危机,为此,皇派斥巨资聘请专业的工厂管理咨询公司驻厂管理,危机才得以解决。我们进行了实行生产精益化管理改造,并且在9月份与陈宝国签订续约代言等。我进行这一系列动作最大的支撑是要把门窗做好,要有工匠精神,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前行。


而且,2013年我们在央视、广州机场、广州南站以及全国各地建材市场、十几个省份的高速路上高炮广告牌的投放,在我们这个行业中,还是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品牌,让它走得更远,把它的知名度拉高。因为一个品牌未来想要做得怎么样,第一要有产品的支撑、产品创新的支撑,还必然要有营销的支撑,营销做得好,对产品力也有附加值。


问:这一系列的营销,对皇派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福庆:作用相当大。


问:2015年这一年,皇派也是结合了奥运的热点,还推出了奥运营销,也携手了营销专家叶茂中打造品牌新的高度。在这个阶段,您对皇派又有怎样的期望?


朱福庆:我们都在为未来而打下基础。未来肯定我们会有一个很大的爆发点,但这个点在哪一年,还是要看我们的基本功。


内部方面,一个是看我们内部基础设施,目前我们在兴建新的工业园。今年、明年要储备产能,未来产量无穷大,我们内部也能把它消化。


还有外部,假如我明天要爆发,我不能明天做准备,我应该前两年做准备,就像与叶茂中合作,我们是为了品牌的梳理。


梳理其实就是定位,同时也是为企业、为品牌、为未来制定战略方向。只要未来方向正确了,可能在运作中有一些小小的磕磕碰碰,但它一定不会很大的影响品牌的走向,它只是快一点,或慢一点。但是,如果方向、目标是错误的,那你走得越快就错得越快。


品牌定位和梳理是相当关键的,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你来买我的产品,买我的门窗,你是冲什么来买我的门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对消费者的心智的调研。


我们重新梳理重新品牌定位,一切都是从消费者出发,制定我们的策略。今年我们会把品牌全部梳理好,再加上我们内部的基础建设,产能储备,如果这两方面OK了,下一步就是我们很大的爆发。


PART3

专注的力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跨界进入门窗行业,朱福庆欢迎这些外来的竞争,因为越多人做,蛋糕越大。而皇派还不会跨界到大家居,朱福庆更愿意专注于门窗行业,专注于产品创新、专注于匠心制造。


问:回归到行业来讲,我们知道现在门窗行业处于一个大行业、小品牌的阶段,各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没有很高,在其中您觉得皇派门窗是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朱福庆:我们暂时是在行业中领先,但是现在整个建筑门窗行业,也是大行业、小品牌。正因为这样,我们未来机会很大,因为市场是无穷大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像电器中的格力空调、美的电器,像油烟机中的方太、老板。消费者还处于对品牌很陌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机会是很大的。 [FS:PAGE]


问:对下一个十年您有怎样的规划?


朱福庆:我们希望做到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但我们不是说要同行、对手都做得不好,我们希望他也做得好,因为这个行业越多人做,蛋糕越大。同行跟同行有竞争是正常的,没有竞争反而市场不是那么良性。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竞争企业才会有斗志,有拼劲往前走。


问:但是现在有更多的企业跨入了门窗这个领域,当更多的企业进来抢这个蛋糕的时候,您会觉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吗?会抢掉原来的市场份额吗?


朱福庆:多多少少他们也会抢掉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也欢迎他们进入门窗行业。因为有些大家居企业,本身就具有材料的优势、渠道的优势。他们进入这个行业,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买房子或者装修房子,要重视门窗的性能。


问:所以你觉得有更多的竞争者也是好事?


朱福庆:我认为是好事。


问:现在虽然说门窗行业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有一些门窗企业也跨界到全屋定制,或者跨界到大家居,对这个现象您又是怎样看的?


朱福庆:我们暂时没这方面的考虑。因为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有太大的空间。如果我们仔细走进去,我们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一定要把本行业做好。这个行业都没做好,我个人不会轻易去涉足其他行业。


问:这也像您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的,您会专注于门窗这个行业。


朱福庆:专注于门窗。


问:在您看来专注虽然是一种优点,但它同时会不会也是一种冒险?


朱福庆:我认为有一定的风险。其实中国的市场既好,又不好。中国的市场真的太大了,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在中国,它一定是很大的,但同时,每一个行业做的人也多,几乎产能都是过剩的。


可能大家会觉得,可以延伸到别的行业,但是本来竞争就很大,我们还要踏进去一个比较生疏的行业吗?有句老话讲,做熟不做生,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很多企业做得很成功,做得成功当然好,但是风险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