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很多小伙伴们在备考MBA的过程中,在MBA逻辑知识点中总会陷入迷茫,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分析纠正MBA逻辑中的错误点:以偏概全。

推理问题对应试题题干命题要点“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推理问题出现在论证的推理过程中。推理过程是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联结和桥梁,如果论证里面的推理过程存在问题,那么整个论证是无法通过论据来证明结论的成立性的。在推理过程常考的逻辑错误有自相矛盾、类比不当、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

以偏概全在实质上就是没有合理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影响力关系。部分所具有的影响力只是局部的,并不能推而广之认为整体也具有相同的影响力,这是因为无法判断其他部分是否具备同样的影响力,有可能其他部分比之影响力大或者小。比如,“2017年春季北京地区月平均工资为9791元,可见中国平均工资水平已经提升了一个很大的档次,进入高工资国家行列”。但是,这个论证经得起推敲吗?论证者只看见了北京的9791元,没有看到石家庄的6027元,也没有看到哈尔滨的5701元。所以,断然推出结论无疑是存在很大争议的。

下面具体展开说下以偏概全的题型解读、应对策略、例题分析和答题公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以偏概全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题型解读

“以偏概全”是历年真题中出题频率较高,但是难度又不大的考点。这类逻辑错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局部一个特点或性质作为另外更大范围的特点或性质,或是将一个事物的局部特点或性质作为该事物的整体特点或性质,片面地看待事物。

在过去的考试中,命题老师往往给出一个局部的事例经验或某一性质,然后刻意地推理在更大范围也应该如此照做或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考生很容易识别出“以偏概全”,但往往又失败在对这一逻辑错误的分析上,分析不深刻且停留在浅显批驳的层面。

析错策略

“以偏概全”经常出现在举例论证中,由一个局部的事例推理出整体具有局部的性质,是特别容易识别的。所以考生遇到举例论证,着重分析局部的性质在整体上是不是适用。如果不适用,那么此处的逻辑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既然“以偏概全”逻辑错误的寻找不难,那么考生需要着重加强对“以偏概全”的析错。“以偏概全”是以局部的事例或现象,草率地推断出某种规律性的普遍结论,论据不支持结论的成立。因此,对“以偏概全”最有力的反击就是将其他局部与论证中局部的差异性指明,然后进一步论证由此局部不能推出整体,由此论据不能推出结论。

真题片段

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2016年1月)

例题分析

本处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统计论证两种论证方法,以“长三角‘用工荒’”这个区域现象和“2015年第二季度岗位供求比率1.06”这个统计数据作为论据,推理“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那么,这个论证是有效的吗?我们知道,举例论证和统计论证容易出现以样本数据代替总体数据、以局部事例代替全部事例这样片面推理的逻辑错误,即“以偏概全”。本处论证也没有幸免于难,整体不一定具有部分具有的性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撑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出现“用工荒”并不鲜见。然而,在中国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的欠发达,工作岗位较少,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且由2015年第二季度岗位供求比率1.06推不出2015年全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都是大于1,特别是在第三季度由于大学生暑期的到来和毕业季的结束,有数百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此时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很有可能小于1,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综上所述,长三角“用工荒”不能代表全国都是“用工荒”,2015 年第二季度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也不能代表全年都是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所以由这两个论据不能推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本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答题公式

由“……”不能推理出“——”。“……”仅是个别/偶然/部分的性质/事例,还有许多其他的性质/事例。因此,仅以个别/偶然/部分的性质/事例就试图推理整体/必然/全局也具有相同的性质/事例,显然过于草率。

标准答题

由“长三角‘用工荒’现象和第二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不能推理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长三角“用工荒”只是局部现象,其他地区并不像长三角一样紧张。第二季度岗位供求只是单个季度情况,不能推断全年情况。因此,仅以长三角“用工荒”和第二季度岗位供求比率就试图推理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显然过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