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不清:关注论点中的概念以及论证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概念.在分析时需要指出具体哪一个概念不清楚,并且要指出该概念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例1】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解析】论证者将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物质”与现实中的“物质”混为一谈.前者是指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后者指的是各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如电脑、手机等.
2、偷换概念:关注论点、论据中的核心概念是否前后一致.分析时需要指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
【例2】目前,国内的多家快递企业开始尝试拓展无人机送货业务,这样既能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又能提高快递企业运营效率.但是,自无人机技术应用以来,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因此,人类需要慎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解析】论证者由无人机技术应用以来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得到人类要慎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结论,然而无人机技术只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显然该推理难以必然成立.
3、以偏概全:以个别事实归纳出总体情况.分析时需要指出个别事实不具有代表性,还要说明为什么不具有代表性.
【例3】1840 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病逝;1880 年,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被刺杀;1900 年,麦金利当选美国总统,被刺杀;1940 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病逝;1960 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被刺杀.所以,凡在 20 的倍数的偶数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都不会活着离开白宫.
【解析】前几任总统是在20的倍数的偶数年当选且在任期内去世可能是由于个人原因,如身体状况等,或者是由于政治原因等因素,因此不具有代表性.
4、不当类比:将一个事物或者一类事物的性质类比到其他事物上.分析时需要指出这两个事物或者两类事物有本质的差别.
【例4】假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五针松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解析】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但是并不一定等同于类人猿,人类不仅有类人猿的动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因此由类人猿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待商榷的.
5、误用条件关系:没有条件关系误认为有条件关系,充分条件误用为必要条件.分析时要指出条件关系不成立的原因.
【例5】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景点没风光缺美景,很难吸引人来观光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如果盐湖市要促进经济发展,那么必须创建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解析】盐湖市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创建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吗?未必,还可以通过发展工业、农业等多种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