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有的人不管写什么文章,阅读量都10万+,读者看完总想拍案叫绝:说得真对!就是这个理!在写产品文案时,有的人写出来的文案,离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有十万八千米。有的人写出来的产品文案,不仅能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
你的材料申请不过关,有可能不是你的资历欠缺。
你的面试被刷,有可能不是你的能力不足。
你的产品文案不出彩,有可能不是你的产品有Bug......
以上问题,有可能都只是因为,你的语言表达有问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个体验。
在自我介绍时,有的人絮叨了十来分钟,可你还是不懂他的优势在哪里。
有的人只说了两分钟,却让人立马喜欢上他。
在写文章时,有的人用尽力气、耗尽文笔,却始终无法让读者高潮。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我仔细分析了一些案例和细节。发现那些更有煽动性的语言,都有以下几种特点:
1、具体的例子代替抽象的评价性语言。
具体形象的例子,能在人脑海里形成一个初印象,并能强有力地起到论证作用。
而抽象的评价性语言,则没有这种效果。
其实这就是以前学的“举例论证”。
(1)我的文笔很好。
(2)我的文笔很好,在一次写稿大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
以上两句话,你们觉得哪一句更有说服力呢?
明显是第二句。
在某些阅读量很高的原创微信文里,作者为了要表达她的中心观点,也常常是大量的事例贯穿文中。
所以,在材料申请或是面试环节中,让考官眼前一亮的关键之一是,你要擅长举例。
你的合作能力强,是哪一件事表现出来的呢?
你的抗压能力强,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
你的专业技能高,凭什么这样说呢?
2、数据化代替笼统化。
数据是个典型的理性主义者。
它不含糊,它很客观。
量化的数字给人带来可以触碰的安全感。
所以,数据化比起笼统化更有说服力。
你说你很胖,别人瞅了你一眼,表示不相信。
因为你那棉大褂遮住了嚣张的肉。
你一上秤,100Kg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啊。
(1)我的公司非常有前景。
(2)我的公司非常有前景,已经上市并且融到5000万投资。
第二句话的说服力完胜第一句。
求职者的简历上,如果有很酷的数据,也绝对可以成为加分项。
HR与你素不相识,也不了解你的过去和现在。
简历上的字眼,都是你自己写的,说到底还是多少带点主观情绪的。
而客观的数据,则是你能力的最佳证明啊。
所以,如果你有很牛的历史数据,就不要浪费掉了。
在材料上或者面试中,大胆地去亮瞎考官的双眼吧。
你不会犯罪的。
3、短句代替长句。
不得不说中文的确博大精深。
英文里,为了表达一个很复杂的意思,如果没有标点来断句,是很难完成的。
某个句子从句太多,就会显得奇怪而尴尬。
但中文就不同,一个冗长的句子即使不用标点符号也可以。
但是聪明的人,常常会更喜欢用短句来表达。
他们甚至会刻意控制句子的长度。
人的眼睛是个懒惰的家伙。
它们往往更喜欢接受简单的信息。
短的信息,不仅可以让视觉体验更舒服,还可以让大脑处理信息更高效。
文章排版的重要性,就是这样来的。
说话也是一样。
如果说眼睛的爱好者是标点符号。
那么耳朵的爱好者,则是“适当的停顿”。
说话时不能自带标点符号,但我们可以适当停顿啊。
以前觉得说话快速、流畅,才是一个完美的表达标准。
后来发现,那些更容易把人带入语境的,更惹人喜爱的表达,反而是那些不连贯的表达。
比如各种大师的演讲。
这里的不连贯,不是指你说话没有逻辑、吐字不清晰。
而是,放慢你表达的节奏。
慢音乐总是能让人静心的。
适当的停顿,会让你有适当的思考时间。
你的语言听起来会更有逻辑。
而听你说话的人,也会有适当的时间,来同步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他们会更容易抓住你的重点。
4、情绪化代替平淡化。
刚刚的“数据化”是晓之以理。
那什么是动之以情呢?我一直觉得,文字也可以有生命。
入读者的眼,这只是文字的最基础使命。
入读者的心,这才是它们的终极使命。
情绪化,看起来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对文字来说,它们是一个褒义词。
当文字有了情绪,它们就活了。
(1)公司遇到了问题,所有员工都面临失业的危险。
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终于度过了难关。
我很感恩他们的付出。
(2)公司遇到了问题,所有员工都面临失业的危险。
那段日子太难熬了。我每天彻夜难眠,时刻都想着如何去渡过难关。
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终于活过来了。
我很感恩,感恩遇到这一群可爱的人。
他们简直比国宝还要可爱啊。
以上两段话,哪一段听起来比较独特?
哪一段更让人感兴趣?
当你写独特经历时,一定要先让自己觉得独特。
当你写感人事迹时,一定要先感动自己。
当你写有趣故事时,一定要先逗乐自己。
读者的智商高着呢。
不要想着忽悠他们。
5、前因后果,有始有终。
你说你熬夜做了一个项目,熬到了凌晨四点。
其他的环节,你都没有说。
这个项目遇到的难题,你是怎样解决难题的,最后项目到底成功与否。
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甚至可能会觉得,你患有拖延症。
所以才熬夜到凌晨四点。
“请举例说明,你在突发状况下如何突破自我?”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脑海里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遇到了怎样的突发状况?
我是怎样解决的?
我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我在解决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环环相扣,少了一环,你的价值便模糊一分。
所以,平时多丢给自己几个疑问词吧。
Why?How?Which?What?Where?Who?Andso?
问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逻辑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