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用这幅对联来概括曾国藩再合适不过。在他的仕途中,曾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且在晚清复杂、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时更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其实他的资质并不出众,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做好了这两件事。
曾国藩一生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他笃信邪不压正,认为一个人只要持身端正,刚直劲厉,有着冲破一切罗网的勇气,就可以把事情办好。
后半段,他开始笃信老子,为人处事学会了拐弯的技巧,懂得示弱,懂得迂回,懂得了不敢为天下先。自此之后,曾国藩终于平定了为祸十几年的太平天国,成为一代中兴名臣,更是成为近代以来,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
♦ 直面现实,处处碰壁
曾国藩自小学习圣人之道,心思单纯,认为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只要臣子听取圣人的教诲,按照圣人的准则做事,就可以政治清明,海河晏清。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同僚渎职,官场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独独曾国藩非要上书弹劾。于是,他被迫离京。
长沙练兵,为了让绿营恢复战力,他把绿营和自己的新军一起训练,这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长沙副将带头反对。曾国藩行事刚强,一纸奏疏,副将被革职查办。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整个长沙官场联合起来对付曾国藩,甚至纵容大兵冲进了曾国藩的府邸,曾国藩遭受了生平最大的耻辱,差点因此丧命。被迫带着自己的新军撤出长沙。
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之后,湘军依然处处受制,困守江西,为了让湘军获得更大的作用,他要求朝廷授予自己督抚大权,不然就撂挑子,回家守制去。结果他强硬的态度并没有换了好的结果。朝廷顺水推舟,让他回家守制,剥夺了他的兵权。
回到老家的曾国藩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的种种,终于明白,一味的刚强,勇往直前并不能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他开始明白,为什么老子讲柔能克刚,他兴奋地在书上写下“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自此之后,锋芒内敛,再也不逞一时的刚强。
♦ 再度出山,敛尽锋芒
由于太平天国死灰复燃,曾国藩再次得到了皇帝的任命,有了二次出山的机会。曾国藩毫不拖沓,接旨谢恩,迅速赶赴任上。归来之后的曾国藩,变得谨慎低调了很多。
1、上善若水,懂得示弱
首先是修复与左宗棠的关系,曾国藩归来之后不带随从,不坐官轿,灰衣小帽,独自一人来到左宗棠府上,主动讲和,和左宗棠重归于好。他给左宗棠一副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自认于雌,示弱于左宗棠。而这也换来了左宗棠的低头,左宗棠也回送给曾国藩一联“集众思,广忠义;宽小过,总大纲”。两人自此共同为讨伐太平天国而努力,建立起不世功勋。
上善若水,懂得示弱,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
2、拖字诀,懂得迂回
曾国藩在早年的时候,对待皇帝从来不假辞色。皇帝想调湘军解武汉之围。曾国藩认为自己练兵未毕,胜算不大,坚决不去,直接在奏折里怼回去,说,与其去了毫无功绩,不如直接治他欺君之罪,语气刚硬,把皇帝顶的无话可说。
而归来之后,皇帝让他带领湘军入川作战,曾国藩深知客军作战不力,却没有直接回绝,他不奉命,也不抗旨。只是推脱说,自己在攻打景德镇脱不开身,或者说自己在守江西无法分兵,多方周旋,刚柔并济,终于摆脱了西上四川,客军作战之苦。而几次推脱之后,四川的作乱已经解决,皇帝也不再问他什么。
懂得迂回,可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不为天下先,不给人难堪
有人算过,曾国藩做了十二年的总督,大概有一百八十万的存银。但是实际上,他死后,只留下了一万八千两。而这一万八千两最后还花在了曾国藩自己的葬礼上,可以说,曾国藩确实实现了自己当年做官不为利的诺言。
曾国藩一生清廉,却从不以清廉自居。
有一次,他调职离任的时候,小金库里还有一万多两银子,他没有带走,反而让家人捐给了学堂或者个人。而且特地嘱咐,不要让人知道是自己捐的。
别人给他送礼,他不拒绝,默默留下一件不起眼的,然后把剩下的送回去。
他说,他不想成为一个大家眼里的清官,因为这样会让别人难堪。
自己若是敢为天下先,当了清官,那自己越高尚,就衬托得别人越卑琐。别人自然也就会疏远你。很多事也就做不成了。
中国人常讲,内圣外王。对内,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圣贤。这并不够,对外,还要能做出一番事业,人生才算圆满。
一个人想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只需要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所以,内圣是可以自己完成的。但是外王却不一样,自己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所谓“泰山不辞细土,方成其大”,这时候,就需要为人处世的技巧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刚烈勇猛的结果就是处处碰壁,一事无成。柔能克刚,懂得迂回拐弯,懂得示弱,懂得不为天下先,才能实现内圣外王的最高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