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201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最近陆续有同学询问我们可以申请几家学校? 这个问题在报名系统里,有明确的说明:

每个学信网用户可填报多个统考志愿,无需重复注册,但现场确认时只允许确认一个。

 

也就是说给你一个月的考虑时间,就必须定下啦。但内心纠结的你,该如何突破选择困难症呢?

 

每个院校的MBA项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院校网站或宣传材料的项目介绍中可以看到;而每位申请人也有自己报考需求,或是显性或是隐性,并不容易被感知。因此,只有当你的报考需求和院校的特色或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时候,你才能够实现当初报考的目的,院校也能够收获从事MBA教育的意义。

 

因此,对于“怎样在不同的MBA项目中做出选择?”之类的问题,不妨可以看成一个明确自我需求,收集院校信息,匹配报考项目的思考过程。

 

从“为什么”开始

 

多年来,在我们和MBA申请人沟通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知道MBA“是什么?”,也有不少人知道MBA“要学什么?”,但很少申请人真真的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读MBA?”。其实,这个问题也会直接影响你面试的成功率,入学后的学习动力,以及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要了解到自己“为什么要读MBA”,不妨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No.1 自我认知

 

No.2 明确职业目标

 

No.3 确定报考需求

 

No.1自我认知

 

对MBA申请人来说,一般至少有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了。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也有清晰的认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在工作中喜欢做那些事情?(比如做项目计划、组织线下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创造新点子、执行计划、帮助下属成长、与客户沟通等)

 

2. 知识结构是怎样的?未来想要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比如专业技术、数量分析、战略规划,领导力、沟通、谈判、独立思考、团队管理等)

 

3. 工作环境是怎样的?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比如稳定、挑战、创新、快速迭代等)

 

4. 有哪些关键要素帮助你/影响你取得了目前职业上的成功?

 

5. 所追求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想在未来成就什么样的一番事业?

 

No.2明确职业目标

 

通过自我的辨识,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最看中的是什么,就比较容易明确职业目标了。一般来说,申请人在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以及做这件事对你会带来哪些意义?

 

只有某个职业/工作,是自己喜欢的,才能够碰到挑战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并产生积累与专注;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有能力做好,并做的比别人好,从而成为专家;只有了解到这份职业/工作的意义,才能认识到这是值得自己去做的,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

 

No.3确定报考需求

 

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以及职业目标明确,就可以发现自己“隐性”的报考需求“显性化”了。如:

 

1. 一位专业技术很强的申请人,希望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往企业管理型岗位转型。

 

2. 一位职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团队主管,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领导力,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

 

3. 一位对目前行业和岗位都不满意的年轻人,希望通过再次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4. 一位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工程师,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一个特定人群,解决某些痛点,设计一款产品,开创自己的事业。

 

5. 一位在外企工作的销售经理,业绩还不错,但每次开会都和“老外”老板思维不在一个平面上,希望能够有所提升。

 

收集院校信息

 

在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报考MBA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收集院校的信息了。获取这些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最直接的方法是访问该院校的MBA和商学院(管理学院/经管学院等)网站查询,一般网站上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以及项目手册可供下载。或是有时间的话,可以走访一次,和招生办老师或者学生交流,获取最一手的信息。

 

如果你的时间不充裕的话,也可以关注一些MBA专业性网站,获取经过归纳、整理后的信息。

 

匹配院校项目

 

在收集好目标院校的信息后,就可以去寻找与自己需求更匹配的项目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院校的性质(985或211院校或在某行业的积累)是否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2. 课程体系/授课语言是否满足知识层面的需求?

 

3. 通过率是否符合自身的能力?

 

4. 学费及可预见的其他费用是否能够承受?

 

5. 学制是否符合预期?

 

6. 学员构成是否能够给你带来多样性/专注的视野?

 

7. 职业发展/学生/校友服务是否完善?

 

8. 全日制和在职如何平衡?

 

在明确好自己所适合的项目后,就可以安心的在10月31日前完成研招网的报名啦。如果没有参加提前批面试(预面试)的申请人,需要抓紧时间提交申请材料并准备面试,已参加过的,就安安心心得准备12月24日的笔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