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
作者周旋于商业巨头、超级富豪、实力玩家之间 见证了一场戏剧性的从辉煌到幻灭的行业巨变。
一个意外踏入投资银行界的门外汉,摇身变为可以呼风唤雨的投资银行家,一群神秘、富有、极具权势的投行精英,周旋于商业巨头、超级富豪、实力玩家之间,演绎了一场从辉煌到幻灭的行业巨变。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再次爆发金融“海啸”,全球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证券业巨头美林证券面临收购,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两家,是否还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倒下?
风雨飘摇的投资银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曾呼风唤雨的投行精英未来路在何方?本书首次揭开投资银行业的内幕,让外界得以窥见金融业背后的真相!
1
投资银行吸引什么样的人?
MBA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诚实的人会告诉你,他们读MBA关键在于拿到职场入场券,并建立人际关系网。
考虑到投资银行在股市中常常出现的捉襟见肘,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观察一下投资银行所吸引的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这些人所受的是什么教育。
曾几何时,主流投资银行只从为数不多的几家顶尖商学院里招兵买马。在20世纪70年代,只有不到1/10的新任CEO有MBA学位,而到90年代,超过1/4的新任CEO拥有MBA头衔。实际上,MBA被那些聪明并且富有积极进取心的人认为是必备的学位。取得这个充满魔力的学位只需要两年时间,既不需要通过医学的重要资格考试,也没有律师资格考试。
问题在于,对于MBA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没有共识。包罗万象的课程设置多少反映出人们对此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有意思的是,商学院总能成功地请到各个学科里大牌的教授,每节课的主题都和毫无关联的商业问题牵扯上关系。举例来说,某天的财务课上说到多样性完全没有价值,而在第二天的制造业研讨会上又说起多样性的好处来。诚实的人会告诉你,他们读MBA最大的理由是向未来雇主显示自己的价值;其次是广交朋友,为今后建立人脉关系。对他们来说,关键在于拿到职场入场券,并建立人际关系网。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些整天讨论领导力、企业家精神、创新的美国顶尖的MBA毕业生中,差不多有一半进了咨询公司或投资银行。而到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半数。
我还记得1987年我刚入读MBA时的介绍会上,入学资格审查官炒豆子似的历数同学们的背景,宇航员、成功的企业家、职业高尔夫球手、驾小船环球旅行的船长,那么多能人。但到两年学业结束,同样这群聪明、有野心、有创造力的人变成了被动的跟随者,在校园招聘会上,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面试机会成了人人趋之若鹜的竞争目标。
既然这些MBA毕业生都成了被动接受、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况且投资银行在牛市期间比以往做得更多、拿得更多,那么,有件事就显得很奇怪――在这一时期投资银行家改行的人数却达到历史高点。投资银行的人员流动率达到50%~100%,离职的人各个层面都有,从刚出校门签了两年合约的年轻分析员到高级董事总经理。
更奇怪的是,这些银行家没有转投竞争对手,而是投身于新创立的、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很难想象一个成熟机构中的银行家和一个新创公司的CEO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可以这么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像是五金连锁店的老板去当整容外科医生。单有一个人做出如此重大的职业转变可能算不上特别令人吃惊,但为什么整个行业都如此疯狂?真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