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

12月13日,案例论坛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做了题为“十年本土案例研究:进展与挑战” 的主题报告。他总结了我国案例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表示商学院将会继续关注案例研究,继续对案例论坛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能通过案例论坛推动中国管理案例研究水平的提升,提升中国案例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Q

案例论坛已走过十年的历程,您现在最大的感想或者感触是什么?


A

确实没想到十年来,管理学界对案例论坛及其研究方法这样关注,这么投入。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与这个合作,着手筹备这个论坛,想给中国管理做一点点贡献。没想到十年坚持下来,能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公认我们是中国管理学界质量最高的学术会议,这其中有艰辛,但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步步走来,达到最初的目的,形成一个品牌,并为中国的管理研究一步步规范化,一步步走向世界做点贡献,还是很欣慰的。


Q

十年来案例论坛有哪些变化?


A

很多。第一,投稿质量、数量基本在稳步提升,量质齐飞。第二,从论坛的内容上讲,论坛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基本内容变得非常丰富。今年增加了点评环节,除了提问,还有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点评,这个效果很不一样。我们是第一次尝试,这其中有挑战、有艰辛。但我相信随着中国管理学界的案例和研究社区的稳步建立,只要坚持,会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量质的变化、形势的变化、长度的变化、细节的变化,比如给参会来宾提供行李寄存,我们的logo、吉祥物。从整个参与程度,从服务,从质量,我们将细节做到极致,并坚持用工匠精神去筹备这个论坛,所以我说这是质量最高的论坛。


Q

经过十年时间,案例论坛现已成为该领域最权威、影响最广泛的论坛,您觉得十年间案例论坛都做了哪些改进和创新?学院为了办好案例论坛做了哪些努力?


A

首先,我们始终坚持向国际高标准看齐,有一种做到极致的精神。其实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是额外的琐碎,额外的复杂,额外的努力,但我们院的行政团队不满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一步步创新,引领我们所有人一起创新,一起往前走。这其中很重要的是一个学习能力,我们的行政同事通过参加筹备高水平的会议,努力学习,提高了溢出效应,我们就有理念并且明白高水平的会议应该怎样筹办。


Q

社会上一个普遍的认识是,学术研究是学者们的独角戏,而案例研究则是学术界与企业界深度对话的一个理想手段。您觉得我们的案例论坛是如何搭建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话的平台的呢?是否建立了一些机制以通过案例论坛来促进学术和企业实践的共同发展?我们对论坛最终取得的各项成果将怎样进行转化呢?


A

我们的案例研究要求你进企业,任何人投稿,必然要有一手访谈数据。我们通过举办案例论坛,吸引更多人做案例研究,并激励和鼓励中国学者去企业,建立与企业的联系。论坛之外,商学院还在其他方面推进案例研究,比如我们刚跟一家企业签署了案例开发协议,派我们的老师去实习、点评、分析。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开发案例,并把案例带到我们的课堂里,当然这是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的。案例论坛最大的意义在于激励一大批学者深入企业,这种深入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长期地去访问追踪不同的企业,然后把企业最新鲜、最鲜活的现象拿到理论界来。同时案例论坛启发更多的学者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构建新的理论。案例论坛展现的各项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消费者还是我们的同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批教学案例,影响课堂,也回馈给企业,基本上每个重大案例都会写成一个教学案例,这对企业也是一种总结。


Q

作为一个在案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请问您认为一个好的案例研究应符合哪些标准?您觉得今后案例研究应朝着哪个方向进行努力?


A

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国管理学界一步步跟着西方走,对于大样本定量研究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要关注中国管理现象这种归纳范式的研究,确实还要付出很多努力,需要推动。我觉得这是个机会,看到机会就要去努力实现。其实,原来我研究、学习的时候没有案例研究的培训,但是我也是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因为领导一件事你就必须懂它,所以自己也以这个契机为开始学习怎样做案例研究。


最好的案例研究一定是有最好的理论贡献。我们评价一个研究,案例研究也好,大样本研究也好,评价尺度都是它的理论贡献有多大。不同研究做理论贡献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案例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归纳,提出新见解,有现象驱动的归纳逻辑。案例研究中,要么是单案例,要么是多案例,要么是配对案例。单案例有单案例的做法,一定是你的故事特别独特;多案例一定是有复制逻辑,得到的命题和结论应该特别严谨坚实。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做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有理论贡献。


我们首先做到了“形似”,掌握了研究方法的内在规律、本质,保证形式上的规范性。那么第二步就是思想,要做到“神似”。我们现在关注中国特有的管理现象,但我们在国际上做的贡献比较少,但如果我们有了方法和规范性就不输于任何人。做到“形似”和“神似”后,我们就可以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和国外同行并驾齐驱。


Q

人大商学院一直致力于倡导和推广案例研究和质性研究范式,案例论坛的举办可以说有力推动了案例研究范式在中国的普及和提升。从这个角度讲,您能谈谈商学院对中国案例研究发展做了哪些具体的贡献吗?


A

我们的定位是做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因此我们必须贴近企业。案例研究就要求我们贴近、走近、跟踪企业。和很多企业联系,也是人大的传统和优势,这是人大商学院在这个领域长期耕耘,能做到第一的驱动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做的案例研究越多,我们就能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我们的定位,在世界管理学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Q

商学院的定位是要做“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学院现在也在积极进行本土企业管理案例的研究、原创案例库的开发等。您觉得我们的案例研究,或者说案例论坛,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进一步开拓。


A

从不足上来说,案例论坛是一个相对孤立的活动,一年只有一次,不可能很频繁。另一方面就是参会者对论坛的反馈,工作坊、研讨班等做得不够全面。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将论文的成果整理成书供更多的学者交流参考。回顾起来,早年间一些成果保存得不是很完整,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未来方向上,论坛的形式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们会集中在质量的提高上,主要体现为论文评审、会务服务上,会想更多的方法提升论坛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