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工作三五年,小有成就,但内部发展受限想另寻良处,你会选择什么渠道?

  还是象初入职场那样,仅仅只是在招聘网站上搜寻招聘信息,广投简历吗?更高效的渠道,你值得拥有,就让职场老司机告诉你三个职场精英跳槽最有效的渠道,让他们成为你职场飞跃的助推器!
 
 
  渠道一:猎头
  很多人认为猎头高不可攀,以为都是面向高管招聘的,这其实是对猎头的误解,事实上,除了高管外,很多猎头公司也会代为物色中层管理人员或创业公司的核心人员。猎头绝对是你实现职业飞升的贵人。
 
  通过猎头公司介绍参与应聘有多高效,谁用谁知道:
 
  一是通过猎头公司发布的职位都是相对核心的岗位,入职以后发展空间大;
 
  二呢由猎头公司推荐的人选,基本会略去最初的海选环节,而与直接主管或公司核心领导直接面试,就减少了一大批竞争者;
 
  三、招聘公司给猎头所推荐职位的薪水相对公开招聘要高,且你的最终薪水与猎头公司的收益直接相关,就从这方面考虑,猎头公司也会帮助你争取更好的薪资水平;
 
  四、猎头公司深入了解招聘单位的需求和喜好,如果你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他们会给你提供很多面试建议,尽全力帮你获取职位。
 
  五、最重要的是,猎头手里几乎随时有薪资和发展空间都有吸引力的招聘岗位,如果你有这样一些资源,在职场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黑天鹅都能从容应对。
 
  猎头识人无数、信息灵通、对于人力市场需求变化感觉敏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他们会从人力市场的需求出发,给你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职业发展建议,也会给你提供一些非常好的跳槽机会。
 
  如何和猎头建立联接呢?教你猎头资源积累三部曲。
 
  绝对不能在想跳槽时才匆匆找这些人,而是在进入职场起就要刻意储备。挖掘积累,刻意筛选,精心维护,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猎头资源。
 
  第一步:广积累
 
  可以主动挖掘,也注意储备你主动联系的人:
 
  1、 定期在招聘网站、社交平台更新简历,吸引猎头将你收入他们的储备人才库;很多招聘网站也有精英数据库,你可以将自己的简历主动向他们投递。
 
  2、 注册LINKED IN、微博、脉脉等社交平台,主动关注、私信服务领域与你的目标行业匹配的猎头,发送自己的简历,介绍自己的优势和择业方向,表达以后需要时希望能够获得他们帮助的意向。猎头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搜集储备人才,人才主动和他们联系,于他们来说也是双赢。
 
  3、 没事不要总找猎头闲聊,但在简历内容有重大更新时,可以同步给他们,更有效的是在他们发布招聘信息时,你正好有适合的人选,可以主动推荐,借此建立双方深度的联系。
 
  对此我深有体会。到北京第二年,自己够努力也碰上比较好的机遇,升上了总监的职位,陆续就有猎头和我联系。当时明确给他们说明自己目前没有换工作的打算,但和他们说话都是客客气气,留下网络联系方式;如果有正好符合他们要求的人选,我就主动向他们推荐。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朋友想换工作会找我,有朋友想招人也和我联络,猎头有招聘需求即使和我的经历不相关,也会问问有没有人选可以推荐; 当然啦,也会经常给我推荐一些机会。
 
  4、对于主动和你联系的猎头,即使你目前没有跳槽的打算,也可以留下别人的联系方式,加微信或QQ好友,分组管理,保持日常的沟通。最忌讳的就是生硬拒绝,“NO,我现在不需要,不要给我打电话了”,一句话就断了别人和你的联系。
 
  第二步:刻意筛选
 
  不是每一个猎头都靠谱,也有一些不专业或视始终将你当备胎的人。你积累的猎头资源也需要进一步甄别、筛选,最后形成自己核心的猎头资源库。
 
  如何筛选?推荐职位的效果最有说服力,比如你有换单位的想法,将自己的目标岗位、各项需求同步给这些猎头,看看他们反馈的速度和质量。有的平时夸夸其谈的,遇到这种关键时候就会暴露出短板; 或有的虽然安排了初试,但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特别不专业,也可以了解一二。
 
  我就曾遇到过最初给我推荐的是A职位,结果面试前一个小时,猎头突然给我电话,说对方招聘计划有变,他们临时变更,推荐我应聘B职位。而这个职位和我的目标岗位毫无关系,我也没有丝毫兴趣;后来面试,不想耽搁别人的时间就直接说了这个情况,面试的领导也是哭笑不得。
 
  但有种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刚入职场的你很难和资深猎头建立联系,最初和你接洽的可能是助理之类的,如果接触中,这人靠谱,那请和他保持联系,不要忘记,每个人都在成长,也许再过几年你独当一面时,她也成了猎头公司的核心力量,这样共同从菜鸟成长起来的友谊更是弥足珍贵。
 
  第三步:精心维护
 
  在这一点上,我一朋友的作法特别值得借鉴,那就是把猎头当朋友,建立私人友谊。
 
  除了象我前面提到的主动帮助他们推荐一些人选外,她还刻意和他们建立私人的交情,比如有时正好在对方单位附近就约对方吃个饭喝个茶,外出旅游带点小手信送给他们,有时送几张电影票,自己在职场发展上有什么新的进展或想法也和他们聊聊…….一年也就那么几次,却因为一直有互动而建立起了私人的感情,不至于因为几年没挪窝就断了联系。
 
  所以每次她想跳槽,只要给那几个猎头朋友说一声,他们立刻会根据此前对她情况的了解第一时间推荐特别有吸引力的岗位,这也让她比同龄人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渠道二:前同事,尤其是欣赏你的前领导和能力强的前同事
  我自己在这一点上受益匪浅。从毕业到现在,经历了7家公司,除了毕业时和第一次跳槽是通过公开招聘,一家是朋友内部推荐外,其他的全部是以前的领导介绍。
 
  这个渠道的优势又在哪?
 
  这些同事对你知根知底,他们是你应聘某个岗位的背书,人事或其他领导基于对他们的信任也会将你和公开招聘面试的区别对待;二是呢很多公司鼓励内推,内部推荐录取概率比公开招聘要高很多;三、前同事分布在行业的各个公司,他们的新的人脉资源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
 
  要利用好这个渠道有两个TIPS:
 
  1、 要在职场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办事靠谱
 
  推荐的人能力如何也反映了推荐者的目光和为人,如果你本身很靠谱,录用后表现出色,公司自然会对推荐者赞赏有加;但如果录用后公司发现你极不靠谱,那也会对推荐者产生负面影响,没有几个人愿意为别人冒这个风险。所以从入职场起,就要修炼内功,同时通力协作,塑造自己职场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 。这会让你在寻求别人推荐时获得更多帮助。
 
  2、 要保持日常联络,有机会时也主动为别人提供一些帮助;不能平时老死不相往来,在需要别人帮助时才联系;对于总是习惯于索取的人,也很难被人视为真心的朋友。
 
  即使大家不在一个公司了,也可以没事聊聊近况,偶尔聚聚,有能帮上忙的事就伸手相助,有合作机会时也互相介绍,这样当你有需要时,别人自然也会伸手相助。
 
  渠道三:朋友,包括你的同学、校友、老乡、同行、社群伙伴等
  同学、校友会有天然的亲切感,我靠朋友介绍的那次,和老总面谈完出办公楼不到十分钟,就接到被录用的电话,除了我的能力被领导认可外,还有很大一个因素可能因为我们是校友,所以面谈时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聊大学各自的经历,格外亲热。
 
  同行更不用说,同一领域内的大公司就那么几家,很多时候跳槽也就在这个圈子转来转去,多结识一些同行,自然也能获得更多机会。
 
  而现在社群组织蓬勃发展,它可能会成为未来人与人联接最重要的方式,而因社群结识的伙伴一是脱离了你平时工作原因而形成的相对固化的交际圈,与完全陌生领域内的人得以相识,另一方面你们又因为某一共同的信念或兴趣成为同频的伙伴。这种关系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妨多参与社群活动组织,在日常交往中多与大家分享关于你的一切,你的优势、你的从业经历,你的兴趣爱好……在行业与行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的今天,也许他们能够给你发展提供意想不到的机会和视角。
 
  我就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国内领先的社群组织行动派的彭小六原来是三线城市的项目经理,在快速打造出自己知识IP的知名度后,因为参与行动派的高端课程,而和行动派产生链接,从而成为行动派的课程运营总监,转往深圳工作;秋叶PPT的实力担当阿文也是和秋叶老师在网上联络,最后成为公司的联合发起人。
 
  三个渠道,无论是哪一个,都是站在未来需求的角度,未雨绸缪,并最终落实在做人和做事及对于资源的积累和整合。这三个渠道的正确姿势你都GET到了吗?
 
  我一直推崇李笑来老师提出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在公司的工作和个人的成长是并行的两个任务,我们必须把握住时间这个维度,让自己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积累,最终享受到时间的复利。
 
  工作如此,生活亦不例外。让我们的付出,都将获得时光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