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位优秀的MBA管理者,一定是一个能够心静如水、愿意探究事件全貌的人,不张扬、不噪动、虽然偶尔也会被情绪所影响,但会调节自己的关注力尽量放在事情本身,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活在当下”,按照正念的理解,就是把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时此刻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体验上。比如,吃饭的时候注意力在品尝食物的美味上,工作的时候专注于方法与流程、倾听的时候静静地聆听对方传递的信息、撰写文章的时候感受每个字带给你的冲击。
这些年接触过许多成功人士,通过观察发现,越有智慧的人他的注意力越强,他会停下手里的事,专注的和你交流沟通,哪怕只有几分钟,他也不会一边看着笔记本电脑、一边签着报销单据,一边与你交谈。当他停下手里的工作,专注的望着你时,交谈者的心理会有受重视的感觉,心理体验很好,效率通常会比较高。
也有一些伙伴是另外一种情境,他们好像总是很容易地就穿越其它事情上。
当你和他们沟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关注点往往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因此联结的其它东西,比如他会很跳跃地联想到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等等。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在会议过程中,很多伙伴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认真聆听,而是在考虑一会我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可却没想过如何理解对方的观点。我想这就是应了那句成语“各说各话”吧。
我在课堂中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一群人开会,一般会分成四类人。一类是正在发言的人,谁对他正在说的话感兴趣呢?往往是本部门的伙伴或本组的伙伴;第二类是没有发言的,他们的关注点是“我的稿子哪里还要再改一改、完善一下……”,第三类自然是已经发完言的,他们想“终于发完言了,可以干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当然,还有最后一类-听会的人,做为一个旁听者,自然更没有兴趣全神贯注了。
会议的目的之一本身就有分享信息、加强交流、互相理解的作用,可这样的结果确实不是我们想要的。
坦白地说,人很难完全摆脱事情和情绪的影响。面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我们很容易会产生联想、分析、情感链接,这个时候的关注力是跳跃的,你所做的事情往往与你所关注的事情无关,比如,饭虽吃完了,但却不知道什么味道;会议开完了,却不知道对方要表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工作虽然做完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觉得一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却发现好像什么都没干,什么成果都没有,挫败感油然而生。
英国作家迈克尔·阿克顿·史密斯在一样安静》这样描述如何练习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大脑放松下来后,你可以延展自己的意识,开始留意你的整个身体,关注你的感觉。不要对你所感受到的东西评头论足,去察觉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好了。不要试图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情,你只要去观察事情的本貌。
你会发现,你的思想飘着飘着,时不时会落到烦恼上,或者是落在让你分神的事情上,抑或是降落在回忆或者憧憬上。这就是思想的本质。当你意识到自己走神了,不要责怪自己,慢慢把关注点拉回到呼吸上。你可能不得不周而复始地这样做,没关系的。只要不断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就行。每时每刻,一呼一吸。”
我理解其实可以这样描述:平静下你要表达的欲望,认真观察事情本身。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可能会随时跳跃、你的情绪可能会随时被影响,但没关系,只要你关注到这些的发生,就把关注力再拉回到观察、聆听上就好。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个能够心静如水、愿意探究事件全貌的人,不张扬、不噪动、虽然偶尔也会被情绪所影响,但会调节自己的关注力尽量放在事情本身,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