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定位:你想做草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
做草食动物很累,做肉食动物也很累。
草食动物需要不停的跑,肉食动物也得不停的跑。
但是草食动物是为了“逃”,
肉食动物都是为了“追”。
草食动物的生存哲学是“察言观色”,稍有风吹草动就拔腿就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肉食动物的生存哲学是“目标驱动”,哪里有目标就向哪里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最初工作的几年,
你是想学草食动物的“逃”的技巧,
还是想学肉食动物的“追”的本事,
几乎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我并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我相信人和其他动物是有区别的,我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有比“成功”重要的多的东西,
但是选择做“主动去追”的人生,还是“被动的逃”的人生,结局注定不同!
以下是把封闭的区域和开放的区域做个对比,仅供参考
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相对封闭的氛围中,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上级领导对你的看法。“领导对你有看法”,几乎判了你职业生涯的死刑,最好不过缓期执行而已。
“吾日三省吾身”——主要“省”的是今天哪句话说的不妥、什么事情做的不对;领导今天见我为什么没有笑?为什么今天给XX敬酒他有点犹豫……
做了十件事情,九件都做好了,一件没有做好就可能对今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相对开放的地方,大家信奉的是“目标驱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努力、可以牺牲、可以妥协。在不违背基本道德的前提下,“领导的看法?”仅供参考而已。领导也很有自知之明,不乱提“看法”,即使提了他也不会强迫你。
同样是“吾日三省吾身”,“省”的是今天又了解到哪些机会、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学会了什么新技能等等。
做了十件事情,九件都没做成,哪怕只要有一件做成了,我就能“咸鱼翻身”了!
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对那些失败的事情负责!
二、周边都是什么人?
在相对封闭的地方,周边都是“看起来差不多的圈内人”。有些人甚至认识了很多年,大家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背景”,比如对面坐着的是张处长的儿子,他的旁边是XX中学李老师的女儿,大家知根知底。他们人多半都还挺好的,工作还算认真负责,很少迟到早退,互相之间总是帮帮忙,下班后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巴拉巴拉,吐槽领导的是或者不是。
在开放的地方,真是“英雄莫问出处”,谁也不知道旁边人的底细,也懒得打听那么多,大家统统靠业绩说话。周边有深藏不露的学霸,也有偏科严重的学渣。有销售高手、PPT牛人、有灌篮高手+JAVA一指禅的男神,也有英语专八+烹饪高手的女神。有足迹遍及五大洲、每月跑一个马拉松的妹纸,也有为了项目连续一周吃住都在公司的怪咖。有年收入7位数、坐拥N套房却天天骑自行车的“环保主义者”,也有开着特斯拉而酷爱吃街边麻辣烫的大叔……每个人都活得很有特色,也互不打扰。
三、工作中琢磨什么事情?
在封闭的环境中,你考虑的往往是——
“领导怎么想?”、“上级怎么看?”、“我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张领导喜欢吃鱼还是吃肉?喜欢坐车的第一排还是第二排?”、“王处长的母亲下个月七十大寿,要送什么比较好?”、“新来的那个员工是谁的关系?会不会对我形成威胁?”、“我做的事情可千万别被领导盯上,盯上可就麻烦了。”、“要做事,先做人,做人难啊!”
在开放的地方工作,你整天琢磨都是“客户怎么想?”、“用户怎么看?”、“如何打开新行业市场?”、“如何招到更牛逼的人?”、“我下一步应该继续做技术还是做运营?听说市场策划部也很需要人,要不要去试试?”、“这件事情我得去找高层要资源,领导就是要用来麻烦的!”、“事情干的漂亮,业务做得好,人就有话语权。”
我一个师弟说,过去在内地的时候,公司开会是琢磨怎么跟某个处长攀关系;而来到深圳之后,公司开会讨论的是如何拓展欧洲的业务——差别太大了!
四、能学到些什么?
在很多传统的行业当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口口相传的“真理”,师傅教徒弟总要“留一手”,以备不测。
实际上原因是这种行业发展前景有限,师傅徒弟都在同一口锅里吃饭。徒弟多一把勺子,师傅可能就得少吃一口饭了。这样的地方非常讲究先来后到、长幼尊卑,甚至无视经济规律和常识。某相声社团的撕逼大戏,就是这类“传统行业”发展瓶颈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环境中,徒弟能学到的本事,超越师傅的可能性很小。你稍微想学点师门以外的东西,几乎就跟“背叛师门”的下场一样了。
在开放的地方和现代的行业中,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得不停的学习和进步。每个师傅都巴不得把手头的功夫尽快的传授给徒弟,这样自己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学更“高级”的东西,让自己的知识不停的更新。大家都非常清楚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唯有把团队培养起来,才可能走得更稳妥。
为了培养团队,师傅只有把技能传给徒弟,自己才有可能去花心思做经营、做管理、做战略,而不是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环境中,师傅不仅要教会徒弟吃饭,更要教会徒弟如何造锅和做饭,师傅甚至还会帮助徒弟“自立门户”。
越是牛逼的师傅,越是愿意把东西教给徒弟。因为他的思维是开放的、思想是开明的。他的眼光远不止眼前的这一口锅,而是需要很多徒弟一起来开疆拓土。
而且,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徒弟有时候懂得比师傅还多,比如互联网,比如二次元,师傅也会很虚心的听徒弟的“想法”,时刻准备退居幕后让徒弟“往前冲”。
五、创业者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封闭区域的创业者,聊的往往是“改变世界的梦想”,以及参加各种读书会、大咖的交流会。痴迷于最新的概念,从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到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等,各种新概念新词汇层出不穷。大家关注KK又有什么动态了、马云又有什么讲话了、李开复何时来做演讲等等。时不时还要开个“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一下。
开放的地方(比如深圳)的创业者则没那么多“梦想”,因为周边就是各个国际品牌大公司的代工厂,你很容易就能打听到各种设备的用料成本、性能参数、市场价格、销售渠道等等。你可以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方向“我有没有钱赚”,有钱赚就着手去干,没钱赚就换方向。哪有那么多时间讨论来讨论去,干了再说!
六、房价和收入根本就不算个事!
现在能力强、背景好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买到房;
能力弱、背景差的人,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很难买到房。
谁都知道房子对于年轻人意味着什么,而且越是在封闭的地方,“没有房”的负面影响越大。
“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你,如果无论在什么地方凭工资和家庭买房都很渺茫的话,与其留在二、三线城市苟延残喘,不如去一线城市搏他几年,也许有一天你会很自豪的对自己说——
“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
其实就算是待不下去又如何?你在一线城市做积累的财富,应该足够你在二三线城市买房了。何况你在一线城市积累的眼光、视野、头脑,这些都是比账面财富要重要的多的东西,这些可以让你终身受用。
有过“和任正非打过地铺,和马云摆过小摊,和俞敏洪刷过外墙,和刘强东站过柜台”的经历,会让你觉得那点财务数据上的“成功”就算是个屁!
让我用巴顿将军的一段名言结束此文:
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