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创新与创业有着无法斩断的联系,很多人急于寻找创新的最佳途径,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开天辟地式的革命,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对已有知识的片面推翻。

        创新与创业有着无法斩断的联系,很多人急于寻找创新的最佳途径,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开天辟地式的革命,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对已有知识的片面推翻。在时不我待的创业热潮中,哪些新兴行业是真的创新模式?

 

8月的时候,长江商学院MBA2008级校友、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做客《吴晓波频道》,两人就创业热潮中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焦虑,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以及创业者如何判断自己的项目是否是伪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问答。

 

对创新的定义

 

《吴晓波频道》:所谓创新,一定是做前人没有想到或做到的事吗?

 

毛圣博:我个人认为创新就是把原来已存在的资源进行新的组合,这个新的组合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在这个定义下,创新并不仅包括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也包括了原来大家做过,但没有做到最好的事情,做到更好。

 

《吴晓波频道》:创新是一种偶然吗?

 

毛圣博:我不认为创新具有偶然性。创新应该是你对事物或者对用户本质需求的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不过创新在时间上是有偶然性的,比如腾讯做QQ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对用户习惯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最后这些所有的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做了微信。

 

创业者首先要有比较正的世界观或者价值观,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他们要提升的是对所做事情的理解和对用户的深入理解。这个对创新来说是最重要的。

 

投资人的焦虑来源自哪里?

 

吴晓波:在当今的创业热潮汇总,我感觉是存在焦虑症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创业者的焦虑、资本的焦虑、技术的焦虑。现在的VC,所谓的赌赛道也好,投N多公司也好,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投资人的焦虑来自哪里?

 

毛圣博:投资人是有焦虑症的,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些。硅谷有一个词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翻译过来就叫错过恐惧症。这个(恐惧)跟VC的商业模式有关系,因为VC必须要赌到一个大的东西,就是大家说的独角兽,VC就是去猎取独角兽的猎人,如果抓不到这只独角兽,可能这支基金就不能给LP创造一个超额的回报。所以投资人就比较焦虑,因为他生怕错过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吴晓波:现在对投资人来讲的话,哪一类项目更吸引你?

 

毛圣博:其实我们反倒是非常喜欢充满争议的项目,因为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以前能过百亿美金的项目,基本上在初期融资都非常困难。

 

后来我们想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大的项目往往充满颠覆性,所以大部分人看不懂;第二,人人都看好的项目,可能做的人也很多,竞争对手就会很多,所以可能很难做大。所以往往这些特别不被人看好、又特别颠覆的项目,最后成了一个体量特别大的项目。

 

因为它非常创新、做的人又很少,所以它占得了先机,跑得非常快,于是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项目。当年像滴滴、京东的融资都不容易,现在都成了五六百亿美金的公司。

 

所以这个就造成投资人更加焦虑,哪怕说看不懂或者不看好,但心里还是会想万一它成功了呢?所以很多投资人就觉得说,在早期成本比较低的时候要不也进点儿,先占坑再说,反正现在成本低,后面就投不起了嘛。

 

吴晓波:每年投资创业都有关于赛道、创新的风口话题,你作为一线投资人,觉得今年最被高估的一个标的和创新概念是什么?

 

毛圣博:我觉得其实有很多被高估的。投资人有焦虑,市场钱又很多,同时现在又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我所说的特殊是指移动互联网到了一个瓶颈。非常简单的现象就是手机已经没法颠覆式创新了,大家都是把屏幕做得更好一点,或者摄像头一个变两个,这三年包括苹果都没什么大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去做一些应用出来已经很难,(好的标的)不会再成批地出现,去年可能就共享单车一个,那如果没有投到共享单车的人,可能就很恐慌了。

 

然后创业者会觉得说,我还不如抓热点,做一些时髦的东西,因为热点能弄到钱,于是就开始(赶风口)做人工智能、无人便利店、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等之类。

长江商学院MBA08级校友、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

做客《吴晓波频道》(20170816期)

 

投资人对创业者的建议

 

吴晓波:投资人对创业者有何建议?

 

毛圣博:我觉得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其实是在满足一种用户需求,你不能去做一个伪创新。

 

吴晓波:怎么能够判断哪种创新是伪创新?

 

毛圣博:我们判断的最大依据是需求。

 

我对伪创新的定义是它试图去满足一些不存在的需求,或者说它没有去满足真正的需求。

 

我们认为适合共享的东西有四个标准:

 

第一就是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以充电宝为例,它的持有成本很低,比如说小米充电宝49块钱一个,我家里一个、车上一个、办公室一个,其实充电的需求就已经被满足了。

 

第二个标准就是刚需、高频,这个其实充电宝也不符合,虽然充电是一个刚需,但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并不高频。

 

第三是需求相对标准化,而不是非标的需求,充电宝还挺标准的,这个算符合。

 

第四就是流动性好,比如说共享单车的流动性就非常好,而如果我把一个共享充电宝拿走了,走到半路想还,找不到地方还,要有非常大的覆盖才能做到随取随还,而自行车先天的场景就特别好停。

 

四条标准里共享充电宝只满足一点,其他三点都不满足,所以我们认为不适合投。

 

吴晓波:创业者要开始创业,把钱和时间砸下去之前,他要判断自己的项目到底靠不靠谱。他能通过什么方法迅速判断自己的创业项目是不是伪创新、伪需求?

 

毛圣博:就去试,真正去试。

 

因为最核心还是用户需求,所以你去看用户到底有没有需求,而不是因为你补贴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O2O洗车,当时也有一波,但其实它是个伪需求。

 

O2O洗车当时的逻辑是,我导流给这些洗车店,问洗车店收佣金,可能再卖点别的东西,但其实这个是不成立的,因为大家都去自己家附近的一个洗车店去洗车,或者说找到一家非常好的洗车店,我肯定就不想换了,用户为什么还要再打开你的APP去看看附近还有什么新的洗车店?用户是没有任何动力的。

 

吴晓波:为什么你的这个逻辑大概30秒就讲清楚了,可大家都没想清楚?

 

毛圣博:因为不同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大家的逻辑也许都OK,但是假设不一样的情况下,推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所以投资人其实是非常主观的。

 

创新与创业的关联

 

吴晓波:你认为创新与创业有关联吗?

 

毛圣博:其实是有的。创新是把现有资源做一些重新组合,然后它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这个东西可能不一定大到能够创业。

 

投资人天天在说的“创业“和普通人说我开个餐饮馆、我开个洗车店可能不大一样,那个可能更像一个生意,而投资人要的创业可能真的是九死一生,最后能做到非常大的一个规模,这个是风险创业公司、VC所追求的创业。但这种创业其实是凤毛麟角的,最后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吴晓波:当初投共享单车,最早投下去的动力是什么?投完到今天,两年多过去了,现在的收获、思考和当年有多大的区别?

 

毛圣博: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自己去看这个事情,大的逻辑是没有区别的,而且当时其实更简单,因为它当时连Lite(摩拜轻骑版)都没有,就是最传统、经典款的那个自行车。

 

那款自行车我们看了以后觉得特别震惊,因为它其实已经不是一辆自行车了,它没有链条,是轴承驱动的,整个轴承封在里面,四年不用上机油。这是什么概念?就跟汽车一样。然后它是实心胎,永远不爆胎;刹车不是橡胶的刹车皮,不会磨损,寿命很长。

 

摩拜在设计之初,是按照四年的周期设计的。当时我们第一感觉是说这个车骑起来好重,但用户的第一需求并不是轻。有些投资人做了错误的判断,认为用户第一需求是舒服,其实不是,用户的第一需求是有车可骑,到达目的地。

 

而且用户骑的时间不长,就是两三公里以内,所以重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它可以解决“重”的问题。

 

所以基于当时我们的判断,一辆车如果有四年的寿命,扔在街上风吹雨淋日晒都没事,然后天天都能赚钱,这个车的成本早就回来了。

 

吴晓波:创业是跟风还是独创?

 

毛圣博:我觉得如果创业者已经认为自己是跟风,那就不要跟了。其实创业到最后,创业者需要真的是特别热爱他所做的事情。热爱是第一位的,然后他对用户本质的需求理解得非常深刻,甚至他理解到了消费者自己都没发现的很深层的需求,这样的人才能在某个方向上异军突起。

 

吴晓波:技术快速迭代,如何避免焦虑?

 

毛圣博:我觉得技术也只是一种形式,首先你要说我如何去满足这种需求,其次才是有没有什么技术我可以拿来用,这个时候才涉及到技术层面,比如有没有现成的技术,或者能不能研发一种新的技术。比如共享单车,定位技术、通讯技术、新材料的研发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谈的无人便利店,我觉得有人无人并不是那么重要,而在于便利店的核心是什么。

 

人的成本很高?还是租金的成本很高?“无人”就能改变租金了吗?从技术来讲,未来肯定会出现“无人”,但以现在的技术而言,会不会因为“无人”而造成了更多麻烦?你其实花费了更多的人力来解决问题。

 

一个人在便利店里承担了很多职能,包括防盗、打扫卫生、整理货物、摆放、补货,他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现在我觉得便利店里人的价值大于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