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根据小编观察,第一笔亿万财富最难获取。世界上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究竟靠什么创造了巨额财富?

为了找到答案,普华永道成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他们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筛选了12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进行深入调查,以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这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并非独来独往、爱冒风险,也不是突发奇想、一夜暴富;他们重视团队合作,能管理风险和回报,想象力丰富又擅长执行;他们的职业生涯并非一举成功,而是像过山车一样“九死一生”。

无论你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本文介绍的案例和思维习惯都很有教益作用。

 

所谓“白手起家”,是因为我们选择关注那些在相对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排除掉那些从父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处继承财富的人,排除掉因缺乏监管透明度而无法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

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云、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优衣库老板柳井正、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耐克的比尔·鲍尔曼、石油巨头T.布恩·皮肯斯等等。

01 关于亿万富翁的6个误解

随着数据收集和采访的推进,我们明显发现,很多受到吹捧的有关亿万富翁的老生常谈根本就是误会。

误解一:成名要趁早

科技时代出现了很多少年得志的天才,从而给世人这样一种感觉: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很早就冲上了财富榜。的确有很多人在年轻时就创办了自己的首个公司,并赚到了首笔亿万财富,像比尔· 盖茨、迈克尔· 戴尔和马克· 扎克伯格,但我们研究的对象中,绝大部分人,年过四十才赚到亿万财富。超过70%的人都是在30岁后才产生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想法,或是完成了职场转型。

误解二:科技创业更易造富

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另一个错觉是,想要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主要还得走科技这条路。但实际上,样本中的亿万富翁来自科技领域的不到20%。就数量而言,在投资理财和消费品行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数量不比科技行业的少很多。总体来讲,我们的样本覆盖了19 个不同的行业,包括能源、服装、食品饮料、出版、印刷、房地产开发、娱乐、酒店,也包括科技和科技服务行业。

误解三:红海不能创业

人们常常认为亿万富翁都是从蓝海起航的。毫无疑问,探索新市场更有可能收获高收益,但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并没有走这条路。相反,样本中超过80%的亿万富翁是从竞争激烈、非常成熟的红海行业中赚取到亿万财富的。

误解四:亿万富翁都是一夜暴富

似乎总有些人在创建公司后,能够凭借爆品快速进入大众视野,但实际上,更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是通过多年专业投资、长期致力于某个市场后才取得巨大成功的。超过50%的调查对象18岁前就开始第一份工作;大约75%的调查对象30岁之前就创建了第一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亿万富翁出身卑微,因而早早开始工作,但只占少数;超过75%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出身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以上的富裕家庭。

误解五: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亿万富翁的早期创业经历帮助他们在很多关键领域得到了大量锻炼,提升了他们的技能。调查对象中,超过75%的亿万富翁从事过销售工作;大约70% 的亿万富翁30岁前已经要为部门的损益表负责。所以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误会六:亿万富翁是“大剥削者”

没有哪家成功的企业能够免受行为不道德的指责,它们总在某些方面被人们诟病,亿万富翁尤其容易受到这样的指责。我们不是说所有亿万富翁都很纯粹,但样本中的亿万富翁创办的企业最后都能在其行业内承担起相当的社会责任。

此外,很多亿万富翁都签署过捐赠协议,承诺将捐赠自己一半以上的净资产;也有很多亿万富翁活跃于慈善事业或社会项目中。

02 打破神话!揭开亿万富翁成功的秘密

我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身上都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好奇心:爆品创意的源泉

当我们研究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和他们企业的发展过程时,我们也像很多人一样,认为发现商业灵感的过程应该是神奇的,偶然的,甚至是幸运的。实际上,他们的灵感并不是随机、瞬间冒出来的,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亿万富翁都是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长期在特定领域积累知识经验,然后才一鸣惊人。

通过调查亿万富翁群体,我们发现,好奇心跟能否提出成就亿万价值企业的想法有直接关系。触发他们灵感的常见方式有:

1)阅读信息

代表人物:迪特里希·梅特舒兹

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是在《新闻周刊》上读到了日本某品牌糖浆能量饮料公司的事迹,才想到成立能量饮料公司的。那时候,梅特舒兹还在一家德国化妆品公司工作,常去亚洲出差,喝过这种饮料来抵抗时差,效果不错。梅特舒兹推断这种饮料能赚大钱。

2)跨学科学习

代表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凯斯,他们选择就读鼓励跨学科学习的文理学院。凯斯说,“在变化飞快的世界里,人文教育能让我们将不同观点融合起来,感受周围事物,知道如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像拼乐高,所有积木放到桌子上,你如何以有趣的方式重新拼装这些积木。”

3)社会学习

代表人物: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每天骑自行车去杭州宾馆,给那里的商务人士做导游。这么做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问了商业人士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喜欢在中国工作。这段经历帮助他看到,如果某个系统让交易简单,就会有潜力。因此他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把中国企业信息放到网页上,后来他又创建了阿里巴巴,进行B2B、B2C、C2C交易。

2.行动力:好机会偏爱“长跑型选手”

亿万富翁并非天生就知道什么时机正确。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异在于,会在时机到来之前先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了解市场、做好早期投资和找准市场定位。

柳井正(Tadashi Yanai)是日本迅销集团的CEO,也是大众服装品牌优衣库的老板。20世纪80年代,柳井正步入社会工作时,他父亲开了几间服装店,专门销售男士正装,当时日本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日本人对正装的偏好也导致服装业不够发达,很少有店卖休闲服装。柳井正不想做他父亲做的那些生意。

那时候,柳井正已经出国旅游多次,在香港地区,他看到“中国制造”的零售产品在廉价销售;在美国,他看到Gap到处流行;在英国,他看到玛莎百货(Marks&Spencer)很受欢迎。这些品牌以实惠的价格销售经典款服饰,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品牌。

于是,柳井正急切采取行动来弥补这个缺口。1984年,他在广岛开了第一家优衣库商店,销售价格实惠的高质休闲服装。不到七年,优衣库就成了日本最大的休闲服装零售商,光1990年就开了33家店铺。

我们认为,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运营,就要平衡好耐心和行动力,清楚什么时候最需要什么。就像跑马拉松,你不会想“还剩下22公里要跑”,但是会想“已经跑了两公里了,我要跑到三公里处”。

3.创造性:好生意各个层面都渗透着“设计感”

价值亿万的生意到处都存在设计,凭借细节的魔力,即使是小众市场也能变为大规模市场。

今天,走进任何一家星巴克,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店里的环境经过精心设计:从咖啡豆的味道到咖啡机的摆放,以及如何让咖啡师在调咖啡、煮牛奶并将煮好的浓咖啡放到白色托盘上时面对顾客……

霍华德·舒尔茨早些年担任CEO时,曾做了很多运营上的决定,把星巴克打造成一个顾客愿意停留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员工福利,他坚持即使是兼职人员,也应该享有正规的医疗保险,并借此招到素质更高、更忠诚的员工,让店里营造出一种温馨、友好又重视服务的氛围。试想,如果星巴克员工没那么忠诚,那么星巴克的客户体验会如何呢?

舒尔茨在维护星巴克的消费体验方面没有商量的余地。2007年,他忍痛将一系列盈利的早餐三明治下架,理由是员工在加热三明治的时候,经常在烤盘上留下烤糊的奶酪痕迹,这样星巴克就变得跟其他充斥着烤焦奶酪的刺鼻味道的地方毫无区别了。

那时正处于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候,舒尔茨宁愿亏本也不愿破坏星巴克形象,因此他停止供应三明治,告诉食品开发部门再尝试设计新食物。

4.冒险精神:比起失败,更怕错失良机

企业家敢于冒险已经是商界文化中的老生常谈,我们原本也以为研究对象是终生热爱冒险的。比如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爵士,他冒险家的身份同他企业家的身份一样出名,他无数次尝试驾驶热气球环球世界,不止一次坠毁,差点儿死掉。

尽管这种故事丰富多彩,但仅仅是例外。商业世界风云变幻,并非所有赌注都会成功。我们发现,对于亿万富翁这一群体,真正的风险并非尝试失败,而是错失良机。他们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不比普通商人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风险容忍度,而在于对待风险的态度。亿万富翁不会高估风险,也不会冒不合理的风险。

企业家更愿意冒险其实是个“假象”。《从掠夺者到偶像》一书提到,很多所谓的高风险交易应该描述为“不对称”交易才对,商业代表性人物知道某项资产或市场的价值,而他的竞争对手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拥有其他一些资产,能够使一项收购变得更有价值。

5.合作力:完美的团队,互补的技能

人们谈及巨大成功时,普遍觉得成功人士都是单打独斗的天才,这种想法反而掩盖了好想法成为好生意的真实故事。我们的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的亿万富翁创业时都以“高价值创造者+执行者”团队开始。一些有名的例子包括: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高价值创造者)和工程师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执行者);

耐克的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高价值创造者)和菲尔·奈特(Phil Knight执行者);

Zara的创建者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高价值创造者)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罗萨莉亚·麦拉(Rosalia Mera执行者)

商业学者通过大量的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研究发现,由合伙人创建的公司比那些独资企业主创建的公司要更成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很少有人是纯粹的高价值创造者和执行者,大多数人倾向于执行者一端,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天生倾向于做执行者,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认可、奖励执行,这就造成了“执行循环”:公司里的执行者会慢慢升到领导者地位,主导企业组织,然后提拔其他执行者,结果公司无法跳出执行者思维,无法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因此,“高价值创造者+执行者”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才能发挥最大优势,实现巨大价值。

MBA关注:12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5个习惯

▲本文主要内容整理自《高价值创造者的5个思维习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版)

03 结语:在失败的绝望中,不忘重新开始

毕加索一生画了数千幅画,但是只有少数几幅称得上是杰作。

很多亿万富翁的生意都经历过多年增长缓慢,产出乏力,甚至遭受彻底失败。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只有在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创业后才能爆发。我们调查的样本中,94%的亿万富翁都创办或经营过不止一个企业。

即使有些亿万富翁年轻时就已经获得了亿万财富,似乎也要历经艰辛才能获得那些技能。很多亿万富翁是利用“等待时机”的空窗期,让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

而且所有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都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挫折,很多人碰上这些挫折后可能早就放弃了,但他们没有。

中国第一位女首富、玖龙纸业创始人张茵早些年因拒绝与竞争对手同流合污而受到黑道组织的威胁,而她一直维持良好信誉,并没有选择妥协;

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连续创业者马克·库班,他被秘书骗走公司全部现金流后,不得不重做他的第一笔大生意MicroSolutions;

1996年,68岁的石油巨头T.布恩·皮肯斯曾被自己花费数十年创立的美萨石油公司扫地出门。皮肯斯不缺钱,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结果他带了5名员工和一张桌子成立了一家资本管理公司,现在80多岁依旧在工作。

这些故事绝非个案,很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在做企业员工时工作都不稳定,其中25%的亿万富翁都曾被公司解雇或排挤出去过。

“没有什么能一直顺利,你总会碰到几次重大问题。事情最糟糕时,你就寻找积极的方面。”瑞联集团创始人史蒂芬·罗斯说。

皮肯斯很少纠结他经历过的低潮,而是更多考虑职业生涯中的收获,“有悲伤的日子、糟糕的日子、令人害怕的日子,但是那种日子会在回忆中慢慢淡去,最后你记住的永远会是那些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