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绝大多数商学院都需要考生提供至少一封推荐信。一些名校甚至要求考生在材料申请阶段提交两封以上的推荐信。 很多考生认为,在MBA提前面试申请材料中,个人简历及申请书是非常重要的,推荐信只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看看MBA提前面试中的推荐信的作用和如何写好推荐信。
推荐信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选择合适的推荐人;2.有技巧地撰写推荐信。
一、选择推荐人
究竟要请什么人成为自己的推荐人,为自己写推荐信呢?被这个问题困扰的考生不在少数。很多人觉得这里的推荐人一定需要“够分量”,在某个行业要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此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但如果自己的推荐人并非是位高权重,是否就一定在推荐信这个环节缺乏竞争力了呢?事实上名校如清华北大都曾经拒绝过背景大有来头的考生;而每年也都有考生虽然推荐人和考生一样默默无闻,但依旧获得了录取资格。由此可见推荐人的身份是否显贵并非是选择推荐人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主要标准。
这里推荐给考生四条选择推荐人的原则,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原则挑选适合自己的推荐人。
(一)选择熟悉你的推荐人
商学院最青睐的是那些与申请者有过密切关系,熟悉其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或学术水平的人写的推荐信。推荐人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评价你,千万不要选一个很有名却对你并不了解的人,因为商学院希望推荐人能提供具体细节。写推荐信的人的职位并不是越高越好。首要条件是选择一个最了解你的人,最了解你的成长过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针对你的优点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继而提供有深度的推荐,而不是泛泛之谈。如果你找了一个身处高位,但是和你不熟悉的人来写一封用在谁身上都合适的推荐信,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大学里比较了解你的教授,在工作单位里与你熟识的上司或是你参与的其他社会组织(如各种学术和社会团体的负责人)都是理所当然的最佳推荐人选择。
(二)选择可以提供互补视角的推荐人
推荐人的推荐信之所以被院校重视,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院校希望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申请人。很多情况下,考生难以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多个来自于不同领域的推荐人,对同一个考生的评价组合在一起,则能更加真实地将考生的信息呈现在商学院面前。
因此我们在选择推荐人时,如果有提交多封推荐信的可能,则这些推荐信最好来自能观察到你不同侧面特点的推荐人。要注意尽量避免请同一类型的人士给你写推荐信,比如说三位都是大学教授,或者说都是公司的领导。你需要录取评审委员会对你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成绩或者仅仅只是工作上的表现。
所以假如你要三封推荐信,可以考虑请一位教过你几年与你熟识的教授,一位你就职或曾经供职的公司里的上司,再加上一位你曾参加过的社会活动的负责人。这三个人曾亲眼目睹你的表现,分别从不同的独特视角观察了你的各种技能和品质,这样在录取评审委员会面前你的形象就丰满充实了。
这些不同方面的人士在取舍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假如你已经离开原所在学校很长一段时间了,那么除非你一直与你原来的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否则就最好不要请他做你的推荐人。在选择时最好有创意,使你的简历、推荐信,有可能的话还有面试这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前后呼应的形象。假如推荐人真正了解你,能真实可信地从各个方面再现你的个人风采的话,你的推荐信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下面是一些推荐人组合的例子:
•在学校读书时的老师。
•公司同事或上司。
•一位从小就认识你的律师。
•一位经济学教授,你在大学里选修过他的课并且与他交往频繁。
•在某一个项目中曾担任你领导的公司高级顾问。
•曾经领导过你所在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
这都只是一些例子,主要的要求是他们能从职业上、学术上以及个人品质问题上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你进行评价。
(三)选择重视并赞同你攻读MBA的推荐人
推荐人不必处处对考生大加赞赏、青睐有加,但请一定要重视并赞同考生攻读MBA项目。否则就失去了“推荐”二字的本意。选择真正支持你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你写出一封好的推荐信。如果一封推荐信写得潦草仓促或是充满了敷衍套话,将使录取委员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对方工作繁忙需要你代拟推荐信并交由他签字,那么请至少和他关于你报考MBA这件事做过充分的沟通,获得他的认可和支持。
(四)避免选择亲属或者家庭成员做推荐人
理由很简单,推荐人和考生的亲属关系会同时降低推荐信内容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的人说,要是我在家族的公司里工作怎么办?虽然你的亲属可能很了解你,但是写推荐信的时候尽量不要表明你们的血缘关系。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能由家庭成员来写推荐信。
事实上,当我们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可以从其力度,推荐角度和作为推荐人的可信度这三个维度给你的备选推荐人做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那些因熟悉你的工作和你本人而具有更高可信度的;选择那些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而具有更强推荐力度的;选择多种身份和关系从不同视角对你全方位评价的几个推荐人是你的推荐人在推荐角度上更加完美。
二、撰写推荐信
(一)推荐信的内容
大部分商学院在提前面试材料申请阶段会提供给考生推荐信的模板,请考生转交自己的推荐人进行填写。也有部分商学院则是考生在报名系统中填写推荐人的基本信息后,由报名系统直接将推荐信模板发送至推荐人的邮箱。
推荐信模板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要求推荐人对考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职业修养、上进心、职场成熟度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评判。
要求推荐人描述与考生认识的时间、认识的方式、相互了解程度等内容,并写出推荐其报考该院校MBA项目的理由。
要求推荐人对考生的性格、特质、特长、工作态度、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要求推荐人指出考生的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要求推荐信多提供有效信息,以便于院校全面了解考生。
(二)推荐信的撰写注意事项
在请推荐人为自己撰写推荐信时,考生应当从时间、沟通以及撰写技巧三个方面注意。
首先是时间的问题。
一定要给推荐人留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推荐信。每个考生可能会申请多所学校,所以需要多个版本的推荐信,虽然不同学校问的问题有所重复,但还是有所区别。如果考生希望推荐人给自己写一封有很高含金量的推荐信,那么就要尽量提前告知推荐人目标院校的MBA特色及培养方向,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推荐人完成推荐信。
此外,注意提醒推荐信的截止日期。考生在与推荐人沟通并完善推荐信时,需注意提醒推荐信提交的截止日期及提交方式,以免错过申请批次。如果是在线提交的,在截止日期当天提交就可以。如果是递送形式的,则提前完成推荐信内容填写打印,让推荐人在推荐信下方签字确认装在信封里,在信封封口处再次签名。
第二是沟通的问题。
一定要让推荐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推荐信中的很多问题都和考生的职业规划或者报考动机相关。建议考生找机会和推荐人详细沟通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让推荐人对你的职业方向有更为清晰的思路。如果考生选择的是一个了解自己、熟悉自己工作能力的人作为推荐人的,此时再跟推荐人就未来的发展、业务的转型等方面好好沟通,得到推荐人的认可和支持,推荐人写推荐信也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最后是推荐信的撰写技巧。
推荐信要以“例”服人。如果推荐信内容空泛而无味,且没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或工作案例,会让人觉得没有信服力或推荐信压根不是出自本人之手,所以申请人可以帮助推荐人回忆一下成功案例,让他们把这些例子应用到推荐信中去并能够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
在内容上,几封推荐信要相辅相成。这一点可能实现的难度会比较高。案例不能重复在推荐信中出现,要有新的亮点和推荐理由,推荐理由要依据推荐人对申请人最直观的认可和评价,站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思考问题。有的可以从你的学习能力和行业前瞻性思维去写,有的可以从你的领导力潜质和工作能力去写,有的可以从你的社交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去写,有的可以从对你的期许和工作表现高度认可去写等等。总之,在写推荐信的时候要尽量多角度、多方面去写,能够展现多元化的你,这样才能更好地向院校材料评审员呈现出你多方面的特质。
推荐信的四大误区
1.忌炫耀头衔:MBA申请者有时候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往往以为显示推荐人的职位头衔以及推荐人同商学院的关系有利于自己的申请,认为头衔及关系比推荐人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自己能力的推荐重要。错!当商学院说MBA申请者的推荐信找以前的直接上司来写时,它希望你按照要求去做。因为直接上司(可能不是名人,不是第一老板)比名人对你的为人、能力更了解。
2.表扬要具体到事件:MBA申请者和推荐人有个坏习惯——把推荐信看成“形式主义”,以为商学院“只想要关于能力、梦想、决心之类的空话套话”。事实上,商学院招生官想看到的是“真实的,站得住脚的案例,这些案例能更好的展示推荐人想表扬的申请者的能力。”
3.这是推荐信,不是业绩考核:申请者同样需要警惕的是,很多推荐人误以为推荐信的写法和评论表一样。于是对申请者的评价往往“过于客观,缺乏赞誉”。
4.不要自己代写:现在自己代写推荐信很流行,很多申请者为了省事,往往自己速成推荐信,然后找推荐人签字。这样当然不可取。自己代写推荐信的结果通常是跟糟糕的。对于没有时间写推荐信或者你感觉文笔不够出彩的推荐人,你可以先问一下推荐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自己写一份初稿,发给推荐人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避免了诚信问题,第二,你对发出去的推荐信内容是有谱的。不会稀里糊涂就被葬送了前程。
对于推荐信,MBA申请者最好提前和推荐人策划一下,给推荐人提供一些曾做过的能展示自己强项的具体案例(项目)。有例可循,推荐人写给招生官的推荐信就能将申请者的领导力表现得“有血有肉”,而非干巴巴的“他是一个好领导”。对要在几千个差不多背景经历的MBA申请者里选学生的招生官而言,这些案例无疑是沙漠里的珍珠,立马就能让申请者脱颖而出,所以其作用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