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
1、引言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分析、比较、研究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必须认真、细心、全面。如果马虎、粗疏,那么深入的思考、比较、研究就失去可靠的前提,当然也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2. 素材
(1)张衡观测天象制作浑天仪
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在任太史令时,专心研究天文历算。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不停转动。张衡认为这样的结论不完善。于是他天天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恒星运动的资料并对恒星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了浑天仪,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说。浑天仪用铜制成,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上刻着恒心、南极、北极、经度、黄道、赤道。仪器上表现的情况同天空中星象出没完全相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于张衡坚持观测天象的结果。
(2)法布尔一生观察昆虫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让·亨利从幼年起就经常观察昆虫。他数十年如一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对一种昆虫的观察研究往往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40年才下结论。
他对昆虫的观察极为专心,仔细,为了研究松毛虫的生活规律,常常把眼睛都看肿了。手指也被松毛虫的毒刺刺肿了,他也毫不在乎。在观察中发现狩猎蜂刺穿昆虫的神经节加以麻痹,用作幼虫食料,他兴奋不已。晚年还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将观察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二、恒心
1.引言
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2.素材
(1)爱迪生的恒心
爱迪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笈就是“勤奋”加“恒心”。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亮了1200个小时。但他继续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最后发展到钨丝灯,前后花了20年时间。
(2)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他的作品却一篇没有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不再练习写作,想改行经商。他姐姐批评他缺乏恒心,并建议他去拜访比他年长29岁的福楼拜。
福楼拜当时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他和蔼地接待了来访的莫泊桑,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恒心。回家后,莫泊桑继续埋头练习,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三、基础
1.引言
基础是根本,根深才能叶茂。基础扎实牢固,才可能有高精尖。沙滩上是绝对盖不成高楼大厦的。求学问,办事业都要重视打好基础。不注重在打基础上下功夫,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其结果欲速则不达,往往以失败告终。
2.素材
(1)书法家的“墨池”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住地有一个“墨池”。王羲之从小跟从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时就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12岁时他就开始钻研书法论著。成人后,认真临摹名家手迹。因为日夜练字不辍,笔砚就在属于前池塘里洗。天长日久,一泓清水的池塘就变成一池墨水。由于他重视基础,基本功孔实,所以后来达到书法的高峰,被人尊为“书圣”。他诸体皆精,尤其擅长正书和行书。所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2)门采尔练画
德国著名油画家、版画家门采尔是靠自学成画家的。他平时苦练绘画基本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天,人们看见他坐在一条臭水沟旁,行人觉得奇怪:休息也不能坐在臭水沟旁啊?走近一看,原来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在作画呢!刚才他跨水沟时,不小心弄脏了鞋子,此刻他就是专心画他那满是污泥的鞋子。门采尔无论走到那里,身上都带着画笔。见到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终日手不离笔。有人对他开玩笑说:“你大概患了绘画‘狂热症’吧?”门采尔诙谐地答道:“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是绝症。”、
四、机遇
1. 引言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不相信眼泪,它与怯懦、懈惰无缘。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机遇对任何人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
2. 素材
(1)诸葛亮待机而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势已趋明朗。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刘备到处访寻人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掌握着军政大权。他联孙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2)拿破仑捕捉机遇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派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萨利切蒂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五、节操
1. 引言
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2. 素材
(1)谭嗣同从容就义
1898年6月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也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2)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六、谨慎
1. 引言
“动必三省,言必再思”,所言所行应权衡利弊,周密计划,切不可轻率盲动,草率行事,否则等待的结果将是失败的命运。谨慎决不等于畏首畏尾,胆怯退缩,而是把言行构建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周密思考基础上的。
2、素材
(1)范蠡功高慎归
春秋末,范蠡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忠心效命,勤苦效力,为越王谋划20年,帮助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势日盛。公元前482年,乘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之机,他建议勾践发兵攻吴,获大胜,俘吴太子友,数年之后灭吴,迫使夫差自杀,雪洗越国当年被吴灭亡的耻辱。继而又助勾践北征,直逼齐鲁,称霸中原。
此时范蠡觉得危险就在眼前,功高震主,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例子多了。于是他收拾细软,带上家属悄悄远去,改名陶朱公,归隐经商。与其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不听劝告,留恋富贵,结果被勾践所杀。
(2)长孙皇后位尊守慎
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
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