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导读:

129日下午两点,中国工程院王众托院士在华北电力大学教一647工商院会议室进行了一场元决策进展研究的讲座。本场讲座由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及工商管理学院主办。整场讲座围绕元决策问题的提出;元决策对如何组织决策的考虑;决策者的自知之明;元决策对决策出发点的考虑;元决策与直觉;元决策对决策步骤的考虑六个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王院士就元决策的提出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是人类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中介。但由于时间、条件以及决策者水平等方面的约束,还不能从决策过程本身去找原因。直到积累了大量教训,才有可能考虑到对决策过程本身,还有个如何安排和选择的决策问题。这种对决策过程本身进行的决策,就是元决策。

最早提出元决策的j.e.kottemann只是把元决策定义为问题明确后对决策方法和信息的选择所作出的抉择。这个定义由于没有考虑决策的全过程而过于狭窄。我们给出的元决策新定义为:在决策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决策者和决策环境以及决策任务的特点,对决策风范、决策方式、决策步骤所做的选择。这样把元决策和具体问题的决策划分开,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接着,王院士介绍了元决策的目标和准则。其目标是提高决策的整体效能,原则是决策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决策结果的可操作性。

其次,王院士介绍了元决策对如何组织决策的考虑问题。在一个组织的决策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决策究竟(一般是领导人)由自己做,还是吸收下属参加来做,参加的程度如何,这就是决策方式的选择问题(涉及“谋”与“断”的分工),通常有5种方式。王院士对这五种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到这只是企业范围内的决策者与下属的决策工作安排。其实在更大范围来看,问题远不只是这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化逐渐孕育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不仅要发挥领导者个人的才能和经验,更要做到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使主流意见更集中。这既是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决策民主化的原则和要求。

再次,王院士谈到了第三个问题,即决策者要有自知之明。在这一点上,元决策和元认知是很类似的,它们的实质都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与元认知一样,作为元决策者的自己,不但要认识决策的客观因素一面,还要认识作为决策者的自己,主观因素的一面。我们要做到跳出自己本身来看待自己,了解自身决策的局限性。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因此又需要他律。接着,王院士谈到元决策对决策出发点的考虑。元决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决策的出发点,也就是从谁的利益出发。这里涉及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物(天然系统)的关系、人与人工物(人工自然系统)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自身的关系四个方面。

接着,王院士分析了元决策与直觉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决策有三种类型,即先想型、先看型和先做型。直觉在决策与创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决策的制定是依赖于形象思维,基于意会性知识的直觉。然而对于直觉的定义是很难的。在此,王院士提出了“系统直觉”这一定义。系统直觉是一种对事物从直觉上感觉到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这种感觉是从整体感觉到的,它具有自身的特征。

最后,王院士分析了元决策对决策步骤的考虑。包括四个阶段:识别阶段、开拓阶段、选择阶段和实施阶段。在总结此次讲座中王院士讲到元决策是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过去人们常认为决策失误是由于信息不足或不准,但也应该考虑,是否是知识不足。要像苏东坡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院士希望大家关心决策本身的决策、即元决策问题,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使科学发展观得以落实。

王众托简介:

王众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议组成员,中国系统工程协会副理事长。[FS:PAGE]

长期从事系统学科与计算机应用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决策分析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协同工作与认知工效学;软计算方法与复合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人的认知过程以及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等。曾于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任研究员,主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内从事多项系统工程与计算机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开发。撰写出版了10种教材与专着,在国内外发表了140多篇学术论文与科学报告。